關鍵字:董氏基金會
-
2021年失業率創7年以來新高 保持正念可減少求職憂鬱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740該研究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學者進行,研究對象為平均年齡37歲,有40%為女性,共177位,平均已失業28天,每周以網路調查邀請受試者填寫問卷,像詢問是否感到氣餒或憂鬱等,持續共20周。結果發現,積極求職者比求職態度較放鬆者有較健康的心理狀態。 -
男女承受壓力程度大不同 性別差異背景因素應列入考量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5007研究者於2020年4月至5月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透過電子郵件向紐約市西奈山醫院第1線健康照顧者進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3360份。其中有2579位填答者為新冠肺炎患者的直接照顧者,因此其資料被納入分析。研究者使用《患者健康問卷》、《焦慮自我評估表》、《簡短版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量表》篩選壓力相關心理後遺症,分析其與性別的關聯性以及可能的中介因素。 -
疫情長輩不敢外出恐成癡呆? 銀髮族心理健康不容忽視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589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賴德仁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讓長期就醫的患者因害怕被感染,而不願到醫院就診,除此之外,關於有長者施打後不幸身亡的報導會讓不少長者對施打疫苗感到恐懼及焦慮,更不敢外出,進而影響情緒及睡眠狀況,因長期缺乏刺激使得認知功能下降。 -
打造健康生活從校園做起 針對吃、動、睡建立良好習慣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263104年起委託董氏基金會推動「大專校院健康飲食推動方案計畫」,每年規劃不同健康飲食系列主題及發展教學資源,提供學校執行教育宣導時參考使用。教育部表示,大專校院經過多年的努力及配合,發現師生的知識、觀念皆有提升,但因健康行為的改變需要長期介入及觀察才看得見成效,故須各方的支持及長時間努力。 -
防疫不忘關懷青少年身心狀況 專家建議做校園憂鬱普篩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153根據1篇發表於2021年5月《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版 (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指出,12至17歲青少年的重度憂鬱症發病率從2011年的8.3%增加到2016年的13%,僅有3分之1的青少年接受治療。而在校園進行憂鬱症普篩,有助於憂鬱症狀的青少年被辨識出的機率。 -
《菸害防制法》草案禁電子煙 卻納管加熱菸挨批開後門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884行政院會通過衛生福利部《菸害防制法》草案,將電子煙、加味菸納為「類菸品」,為禁止販賣之列;然加熱菸則有條件放行,被反菸團體痛批「為菸商開後門」。 -
研究顯示感恩有助於提升幸福感 每日簡單紀錄減少憂鬱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72感恩節剛於上周結束,這個源自西方的節日,是鼓勵人們與家人團聚,分享生活,同時也借此反思和懂得感恩生活中所擁有的一切。根據2019年臨床環境心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練習感恩真的有助於增加正向情緒、幸福感、減少憂鬱情緒與提升生活滿意度。 -
世界COPD日肺部健康最重要 戒菸護肺遠離COVID-19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188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的簡稱,俗稱「肺氣腫」,目前全世界有3億人受COPD所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COPD是全球第3大死因,2019年造成323萬人死亡;在台灣,COPD為國人第8大死因,一年有超過5,000人因COPD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