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茶包
-
網路宣稱「卡痛」助性 食藥署駁斥恐上癮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287食藥署指出,許多國家都將含有「卡痛」成分、類似保健食品的產品列為違禁品,國內也是如此,法務部今年將卡痛成分列為第3級毒品,食藥署則其列為第3級管制藥品。 -
塑膠材質取代紙茶包? 小心肉眼看不見的塑膠微粒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609研究人員買了4種塑膠包裝的茶包,有些高單價品牌則是用塑膠網袋裝。研究中將各種茶包放在攝氏95度的熱水中,並透過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熱水中的塑膠茶包,大約會釋放出約120億塑膠顆粒,以及31億顆更小的奈米微粒,而且這些肉眼全都看不見。 -
改裝型混合式毒品使用率增 食藥署推反毒防身5術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121食藥署委託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執行「107年全國物質使用調查」,結果顯示,在12至64歲的民眾中,使用非法藥物且可明確指認藥物種類者的終身盛行率為1.15%,與前一波調查的1.29%相比略為減少。依此盛行率來推估,我國可能約20萬4,000人曾經用過非法藥物,且能明確指認藥物種類。 -
恰特草假冒成茶葉躲查緝 上癮過量恐要人命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605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恰特草」(學名Catha edulis),有「東非罌粟」之稱,又名「巧茶」、「阿拉伯茶」,是原產於非洲和阿拉伯半島的開花植物,曬乾後外形像茶葉,讓人誤以為吃了沒關係,但吸食過量仍會中毒致死。由於「恰特草」效果與安非他命類似,長期使用很容易成癮,嚴重危及健康。 -
蝶豆花是好物?還是毒物? 顏宗海這樣分析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83顏宗海說明,對於蝶豆花的風險評估,國外有2種說法。其一,是1978年1名蘇丹學者在論文中將蝶豆花歸類為有毒植物,認為蝶豆花根部及種子均有毒。至於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將蝶豆花列在有毒植物資料庫。 -
10分鐘快篩農藥中毒 新試片爭取救命時間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269研究是由長庚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教授鄭兆珉攜手合作,耗時3年,完成了「巴拉刈」與「有機磷及氨基甲酸鹽」兩項農藥快速辨識試片。
-
逾五成更年婦女自律神經失調 中醫調理可緩解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947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謝旭東表示,超過五成更年期婦女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症狀從頭到腳,如偏頭痛、耳鳴、掉髮、恐慌症、焦慮、失眠、潮熱盜汗、皮膚病、心悸胸悶、大腸激躁症、頻尿等。 -
雨林聯盟認證嚴格把關 消費者飲茶安全有保障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57一直以來,爲了確保消費者喝的更好,立頓致力於高標準茶葉安全管理與友善對待生態環境。在2011年發表的聯合利華永續生活計畫(Unilever Sustainable Living Plan)中,公開承諾在2020年之前所有茶葉皆自於「雨林聯盟」認證的茶園。今年在台灣,旗下東方茶「茗閒情」系列更率領台灣在地茶園通過「雨林聯盟」認證,讓「茗閒情」不僅來自台灣的好山好水,更象徵著對台灣這塊土地和消費者的一份承諾,成為真正袋袋傳香、代代相傳的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