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自理能力
-
思覺失調積極接受治療 樂觀面對可望改善生活品質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813罹患思覺失調症的症狀包含:幻聽、幻覺、妄想、思緒混亂、失眠、冷漠、自我封閉、焦慮與認知障礙等,進而造成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與社會功能的喪失。羅東博愛醫院精神科主任陳彥蓉表示,所謂的功能,是指1個人在學業、家庭或職業上的表現。思覺失調症將影響病人生活諸多層面,因此治療目標不能只著眼於精神症狀的改善,更應該著重於讓病人恢復到病前的狀態。 -
學齡前應讓孩子學習動手做 培養獨立自理能力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888習慣什麼事都幫孩子做到好嗎?前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小兒職能治療師黃彥鈞認為,其實孩子現階段發展已能做到的事,就讓他們嘗試自己練習做一些日常的家事,不但有助於感覺統合的刺激,也能讓孩子養成自理能力,在上學後更有自信心。 -
記憶力退化就是失智症? 醫:可能只是「假性的」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011目前假性失智症的占比超過5成,尤其60歲以下的病患,有8成幾乎都是假性失智症,而年輕人的比例也逐漸攀高,到底什麼是假性失智症?假性失智症跟失智症都會有認知功能減退的情況,例如記性變差、無法專心、反應遲鈍、無法完成過去可以勝任的事情,但失智症的致病機轉是大腦細胞的萎縮或壞死,乃是不可逆的變化,而假性失智症在改善了背後的成因之後,認知功能減退的情況是可以被逆轉、康復的。 -
腦中風治療搶黃金時間 奇美跨院區整合求效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485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楊勝翔指出,腦中風在台灣10大死因排名第4,平均每47分鐘就有1人死於此,中風後幸運存活的患者,有相當大的比率陷入臥床、行動不便、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困境。如何有效治療以減少相關失能是急需解決的難題。 -
職場女性工時過長 罹患憂鬱症比例高
兩性關係 / 女人幫5295根據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表示,被工作困在辦公桌、櫃檯或是工廠裡的感覺,對心理方面沒有任何好處,而需要長時間工作的女性,較可能出現憂鬱傾向。 -
樂齡退休展活力 銀髮族學習化妝健康有自信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181退休生活該怎麽過呢?許多工作一輩子的長者,退休後因為時間突然空出來太多,不知道如何安排生活,常常就在家中開著電視發呆一整天,如果退休後一直過著沒有規劃的生活,會漸漸感到自己存在沒什麽價值,自我存在感低落。 -
高年級追夢人生 「幸福樂齡」可以這樣過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1431人生,可以越老越有味!為了讓更多人「懂老」、「防老」,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與董氏基金會合作出版《幸福樂齡:高年級的人生課》一書,並邀請書中4位名人,包括兩位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葉金川,及資深藝人譚艾珍、合隆毛廠總裁陳焜耀,與多位超過70歲的長輩們,一起分享自己的老年生活。 -
白內障手術改善銀髮視力 老年人不再霧裡看花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954中壢双眼明眼科院長張鈞凱醫師表示,2000年瑞典一項大型研究報告,追蹤了5000位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患者,其中757位是超過85歲高齡的老年人,術後不僅高達八成以上的人視力明顯改善,七成左右的患者,視力更可以達到0.5以上,不僅看得清楚,生活也更方便,近九成患者認為白內障手術為他們的生活帶來更好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