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自然產
-
及早搶救軟骨逆轉膝關節退化! 軟骨重建可望恢復膝力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026梁峻銘醫師說明,目前台灣執行膝關節自體軟骨移植已累積約2千多例,統計成功率高達9成以上,前提是必須符合適合手術的條件才能進行。術後半年持續追蹤軟骨再生狀態,會透過影像輔助觀察膝關節彎曲度是否趨向正常,合併患者本身疼痛減緩的舒服感受,多數患者會描述活動從初期受限,逐漸變得靈活順暢,疼痛指數甚至降至1或2,代表軟骨順利生長,實際生活品質也因此獲得大幅改善。 -
懷孕5個月驚現卵巢惡性腫瘤 手術摘除免化療順利產女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4605懷孕5個月例行性產檢竟意外發現卵巢有惡性腫瘤時,到底要不要終止懷孕?為該名孕婦產檢的馬偕紀念醫院高危險妊娠科資深主治醫師王亮凱表示,李小姐在妊娠20週進行第4次例行性產檢時,腹中胎兒發育情況一切正常,但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孕婦腹腔內積滿大量腹水,及左側下腹部有一個15公分大小、邊界模糊、結構複雜的卵巢腫瘤。 -
備孕壓力!「3大備孕難題」讓人想放棄 這階段阻力大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8786許多接受人工生殖的夫妻半途而廢,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最新調查報告發現3大原因,分別是「自行施打排卵針及副作用不適」、「取卵數量少於他人」、「胚胎無法順利培養與植入」。專家表示,人工生殖療程需仰賴醫病合作,才能順利「尋寶」,備孕夫妻務必主動尋求醫師協助。 -
婦人產後大笑漏尿至今30年 骨盆底肌多元復健大幅改善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12077年約6旬張姓婦人走路和咳嗽時,常感覺下體有異物,而且還會漏尿。台中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醫師林智佳透過腹部超音波篩檢,並對「骨盆底肌」實施多元復健1個月,大幅改善漏尿問題。林智佳強調,婦女應重視骨盆底肌的控制和放鬆,與下肢肌力一併強化,搭配正確呼吸和生活習慣,就能改善漏尿與骨盆不適,穩定身體平衡。 -
陪伴懷孕、生產、育兒! 國健署4大諮詢平台服務升級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8930為協助家庭度過懷孕、分娩及育兒挑戰,國民健康署孕產兒關懷諮詢服務再升級,整合多語言專線電話、官方網站、LINE帳號及FB粉絲團等4大管道,提供即時的專業資源與諮詢,讓每個家庭在迎接新生命的過程中都能安心且有信心。 -
不完美胚胎仍有一線生機!不孕夫妻別放棄 迎來新生命
兩性關係 / 不孕症7864過去被認為「成功率極低」的高程度染色體鑲嵌型胚胎,如今有了新的轉機!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生殖醫學科在2025年臺灣婦產科醫學會年會中首次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回顧六年間臨床數據,證實過去被視為風險較高的「高程度染色體鑲嵌型胚胎」,不僅成功著床,還能帶來高達100%的活產率,而且新生兒健康良好,為反覆試管失敗、僅剩高程度染色體鑲嵌型胚胎的不孕夫妻帶來另一個新的希望。 -
坐好月子很重要! 中醫師解析產後4階段調養加速復原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6979懷孕時女性的身體變化劇烈,生產後會逐漸恢復原本的狀態,因懷孕長大的子宮會變回原本的大小,這個過程大約需要6至8週,臨床上稱作「產褥期」,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調養的重點在使惡露順利排出及子宮復舊,而泌乳與其他臟腑的調養也必須兼顧,一般常說的「坐月子」就是指這個恢復過程。 -
健保擴大給付7項目!ACP門診也可辦理 首度給付食品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8009健保署27日召開健保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共通過擴大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對象、居家血液透析、調升急診相關支付等7項重大給付,經費逾54億元,而急診相關預算就高達42.4億元,新制預計5月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