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5個月驚現卵巢惡性腫瘤 手術摘除免化療順利產女

2784
楊芷晴 報導
懷孕5個月驚現卵巢惡性腫瘤 手術摘除免化療順利產女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懷孕5個月例行性產檢竟意外發現卵巢有惡性腫瘤時,到底要不要終止懷孕?為該名孕婦產檢的馬偕紀念醫院高危險妊娠科資深主治醫師王亮凱表示,李小姐在妊娠20週進行第4次例行性產檢時,腹中胎兒發育情況一切正常,但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孕婦腹腔內積滿大量腹水,及左側下腹部有一個15公分大小、邊界模糊、結構複雜的卵巢腫瘤。


▲圖左為孕婦電腦斷層呈現腹水與卵巢腫瘤,圖右為電腦斷層顯示子宮內胎兒。(圖/馬偕紀念醫院提供)


惡性腫瘤妊娠中手術的風險高 手術切除保留子宮與右側卵巢


由於孕婦反映有明顯的進食與呼吸困難疑似腸胃道問題,為求謹慎,針對腹水檢體進行細胞檢驗,雖未能於腹水內發現癌細胞,腹部核磁共振影像顯示腫瘤疑似來自左側卵巢,且惡性風險極高,高度懷疑是懷孕中合併卵巢癌。


懷孕中發現惡性腫瘤讓孕婦萬念俱灰,前往其他醫院諮詢後,他院給予立即進行手術切除腫瘤,甚至可能一併移除子宮,導致無法保全胎兒等一連串大規模的處置。為了給自己與孩子更多的機會,高危險妊娠照護團隊遂決定會診婦癌科主任陳楨瑞尋找可能的診斷與手術治療方式。


陳楨瑞召集跨團隊進行個案討論,考量李小姐當時胎兒屬於極低體重兒,其預估體重尚不滿500公克,一旦早產則存活率太低,加上惡性腫瘤妊娠中手術的風險太高!在慎重評估風險後決定,儘速安排手術切除腫瘤,且不論腹腔內轉瘤蔓延的嚴重度為何,均保留子宮與可能未被侵犯的右側卵巢輸卵管,盡最大努力持續讓腹中胎兒能長大到足月,與保存孕婦未來的生育能力。


傳統手術切除腫瘤 確診為低度惡性之「幼年型顆粒細胞瘤」


陳楨瑞表示,李小姐手術前,血液檢查發現異常超高的抗穆勒氏荷爾蒙(AMH)指數(正常育齡女性數值介於2-5,此孕婦為>22.5,因超越檢查極限無法顯示正確數值),已經強烈懷疑為卵巢顆粒細胞癌!手術採傳統直式開腹,在不造成腫瘤破裂的情況下,順利切除包含惡性腫瘤的左側卵巢輸卵管,並取部分大網膜組織進行病理檢驗。


幸運的是,手術時於腹腔內並沒有發現腫瘤擴散或轉移跡象,因而子宮與右側卵巢輸卵順利保留,子宮內胎兒也未受到手術影響。病理報告雖證實為卵巢癌,但是歸屬於低度惡性之「幼年型顆粒細胞瘤」,免於後續在懷孕期間接受化學治療。李小姐術後恢復極佳,先前因腹水引起的腹脹、呼吸困難等症狀也完全消退,孕程得以順利延續。


懷孕延續是治療最高目標 手術成功並順利產下女寶寶


陳楨瑞指出,「幼年型顆粒細胞瘤」是一種低度惡性的卵巢腫瘤,主要來自卵巢結締組織,常合併不名原因的多量腹水。傳統卵巢癌在治療上多採取「根除性減積手術」,包括切除子宮、雙側卵巢、輸卵管、淋巴腺與腹腔內轉移之腫瘤,並須搭配術前或術後化學治療,且有相當高的復發與死亡風險。


不過李小姐因為合併懷孕中,處理上更為棘手。多方考量下,小心切除腫瘤並讓懷孕延續為治療的最高目標!術後在高危險妊娠科王亮凱接續產檢下,患者在妊娠38週,自然產下2808公克的健康女寶寶,產後門診追蹤無腫瘤復發跡象,寶寶也十分健康。


陳楨瑞提醒,懷孕期間若出現持續腹脹、食慾不振與呼吸困難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若發現伴隨腹水或不明腫塊,更要提高警覺,及早排除惡性卵巢腫瘤的可能。「幼年型顆粒細胞瘤」雖屬少見,但若能及早發現,由專業醫師與團隊診斷並制定精準治療計畫,便能同時守護媽媽與寶寶的健康。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預防骨折勝於治療!老人跌倒死亡風險增 存骨本要趁早
▸1129講座》心悸胸痛別大意 當心瓣膜疾病與主動脈剝離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