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膽汁
-
老翁急性膽囊炎沒辦法開刀 內視鏡超音波「保膽取石」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966急性膽囊炎是膽結石常見的併發症,而外科開刀切除膽囊是急性膽囊炎的治療首選方式;然而隨著台灣逐漸高齡化,使得許多老年人尤其合併有慢性疾病者,倘若發生膽結石合併急性膽囊炎時,外科開刀及全身麻醉的風險會增加。 -
體重莫名下降、右上腹疼痛超過1個月 小心膽道癌上身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83前環保署長李應元因壺腹癌離世、香港資深藝人沈殿霞罹患膽管癌病逝,這些都屬於膽道癌。醫師提醒,膽道系統分布在肝臟內,早期罹癌,幾乎無症狀,如出現不適,大都到了晚期,提醒體重莫名下降、右上腹疼痛超過1個月,應積極就醫。 -
百斤男嗜吃炸物上腹痛! 醫驚:膽囊塞滿5千顆膽結石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879余政展表示,很多人上腹疼痛都直覺以為是胃痛,其實上腹的疼痛可能來自肝、膽、胃、胰等器官病變。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膽結石,卻常被誤以為是胃痛而久治不癒。該位病人飲食無節制加上過度肥胖,正是結石好發原因,幾千顆膽結石把膽囊脹到10公分左右,已是一般膽囊1倍大,難怪會不舒服。 -
順時養生效果加倍 養胃健脾的重要經絡和4大黃金時間
健康養生 / 好讀精選2575食物經由胃的消化吸收轉化為生化氣血的食物(水谷精微),接著再透過脾運輸到身體需要的地方,這種相輔相成的作用,讓「養胃」和「健脾」是密不可分的。一天中養胃健脾共有4大黃金時間,分別是卯時、辰時、巳時和未時。 -
藝人白家綺急性膽囊炎 膽結石風險因子她身上有這幾項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135彰化基督教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暨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范泉山指出,在歸納膽結石風險因子後,白家綺正是典型罹病高風險個案,多次生產,加上快速減重,因工作緣故,須熬夜,很難養成吃早餐習慣,因此,膽結石纏身。 -
膽結石患者更容易罹患膽囊癌? 專家剖析10大危險因子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473膽囊癌好發年齡在60至70歲民眾,女性多於男性,約3比1,有些人以為膽石症或膽囊炎症狀為主要表現腹痛、噁心、嘔吐,但也有病人則完全沒有症狀,在健康檢查時,影像檢查才意外發現罹癌。 -
腹痛發燒檢查出膽管結石 置放支架免開刀也能成功解危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828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李癸汌醫師表示,以往針對膽管結石太大或膽管結構異常的病人,僅能在阻塞的膽管放置支架進行膽汁引流,或手術切除部份膽道。但切除部份膽道後需與腸道做吻合,風險較高且可能出現術後併發症,如膽汁滲漏或腸沾黏等,至少需住院7日。 -
每個人都有25%腦中風機會 跟著營養師阻止血管硬化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6484血管硬化與高血壓都是腦中風高風險因子,世界中風組織(WSO)統計,全球死因腦中風排位第2名,每個人的一生之中有4分之1機會發生腦中風,專業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在血管真正硬化前,可以靠著飲食習慣扭轉血管健康,或減緩繼續惡化,使用植物性好油、吃低脂蛋白質來源、攝取水溶性纖維等都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