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賴以玲/整理報導】在中醫的觀念裡,每一個時辰都有對應的五臟六腑,因此在養生上應該要順應時辰的變化來做調理。中醫所提到的「脾胃」,是指整個消化系統和對應的經絡、四肢、肌肉、口唇等,脾和胃在中醫上互為表裡,同樣為身體氣血生化之源,說它們是人體最重要的「發電機」一點都不為過!把握特定時辰,讓養生效果更加乘,也就是所謂天人合一的順時養生。
食物經由胃的消化吸收轉化為生化氣血的食物(水谷精微),接著再透過脾運輸到身體需要的地方,這種相輔相成的作用,讓「養胃」和「健脾」是密不可分的。一天中養胃健脾共有4大黃金時間,分別是卯時、辰時、巳時和未時。
【卯時】 早上5點至7點/大腸經/排便的最佳時機
這個時間點最適合排便,主要是卯時大腸經旺盛,大腸具有吸收水分、調節水分代謝、排泄體內廢物的功能,所以這時起床,就先從喝一杯溫水開始,可以濕潤口腔、食道管、胃黏膜,同時也可以沖刷附著在黏膜的黏液和膽汁,並促進胃腸的蠕動,還可以補充夜晚流失的水分。
要注意的是,早上這一杯溫水不用補充太多,大約100CC左右即可,過量反而會沖淡胃酸而影響消化,更不能一起床就喝涼水冰飲,容易對胃部造成刺激。
【辰時】 上午7點至9點/胃經/用溫熱的早餐啟動護胃隊
這個時間點是上學上班的通勤時間,有一部分的人會選擇多睡30分鐘而不吃早餐,千萬不可!這個時間是飲食入於胃,開始進行消化與營養物質運送,分布到全身的最佳時機。
胃主受納,即是接受的意思,如果此時不吃早餐會影響脾胃運化功能,也會間接影響到生長發育,以及新陳代謝功能。
此外,很多人喜歡在早上來一杯活力的冰果汁或是精力蔬果汁,其實這樣是很傷胃的!早上的第一餐還是以溫熱的食物來暖和我們的身體,而需要補充精力的果汁,建議留到餐後再來飲用,以免造成脾胃虛寒。
【巳時】 上午9點至11點/脾經/將營養運送至全身,宜鍛鍊養脾
脾主運化,就如同上述所說的,若沒有吃早餐,也就不會起到脾胃運送營養的作用,長期下來就會引起脾胃不和,甚至造成氣血失調的情形發生。
而也因脾主肌肉,在這個時候也很適合做一些適當的鍛鍊,達到氣血通暢、強筋健骨的作用。如此一來,接下來的時間也會感到特別有精神!
【未時】 下午1點至3點/小腸經/補充水分助排毒
小腸能分清濁,使清氣上升,吸收食物營養後輸送全身,將濁氣往下帶,把糟粕身體不需的廢物送入大腸。很多上班族喜歡在這個時候來個放鬆的下午茶,建議這個時候可以喝杯溫熱的茶飲或多補充水分,來幫助身體消化排毒。(文字提供/《讓腸胃動起來:暖男中醫師教你順時養生術+養腸操,遠離胃痛、腹脹、便祕、食慾不振》時報文化)
延伸閱讀
-
穀雨節氣重「肝」、「脾」保養 穀雨養生就該這樣做!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449今年的4月20日是春季最後1個節氣「穀雨」,此節氣開始雨水會較為豐沛,有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因而得名,通常在穀雨之後,較不會像初春一樣乍暖還寒,而是漸漸邁向夏天季節。 -
清明前後天氣潮濕 養生著重脾肺雙補趕走濕氣遠離過敏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473清明,是24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時間落在每年的4月4至6日之間,隨著這個節氣的到來,天氣慢慢開始變熱。而清明前後常會有降雨的天氣型態,環境中較為潮濕,人體內的濕氣亦會連帶受到影響。 -
「雨水」寒濕邪氣誘發過敏 中醫養生喝四神湯祛除濕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425雨水節氣過後,氣溫開始回升,濕度逐漸升高,但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所以早晚仍然較冷。因此,寒濕邪氣是雨水節氣常會出現的病邪。 -
跟著暖男中醫師這樣做養腸操 胃痛、腹脹、便祕都好了
健康養生 / 好書報報1783在某次的因緣際會下,我找到在教導皮拉提斯的同學,自從開始了皮拉提斯訓練後,長期累積的肩背筋骨痠痛都得到了放鬆舒展。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我的骨盆也慢慢往回正中的位置,之前的脹氣、便祕的情形也改善了許多,同時也觀察到,許多腸胃道的問題,其實和我們的姿態及肌肉的緊繃程度有關。 -
天冷加上溼氣重 中醫提醒避免溼疹爆發內外除溼不可少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933皮膚問題與人體的五臟六腑皆有關聯性,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肺氣受阻,就會發生皮膚癢、起疹子的症狀;再者,體內溼氣主要靠脾胃代謝,若代謝不佳,脾胃轉動效果不好,就容易引發皮膚病灶。此外,與肝腎系統也有關係,肝腎系統虛弱相對排毒能力也會變弱,腎氣不足、元氣不佳,代謝功能就差。中醫治療多數採用荊防敗毒散、防風通聖散等,倘若體內溼氣較重會以三仁湯加強排溼,一般會建議患者在飲食中多攝取薏仁有助於健脾利溼,薏仁飯或四神湯皆可,透過長期食用能達到明顯的食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