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腺瘤
-
國人飲食不均衡 腸鏡瘜肉偵測率近七成
癌症新知 / 腸癌3736羅鴻源醫師指出,目前內視鏡檢查可選擇無痛方式,全程使用二氧化碳氣體,比空氣更快被人體吸收,檢查後腹部不適感大幅降低。最新檢查機器光源亮度足,觀察視野更大,從140度提升至170度,而且每一支均搭配新一代窄頻影像技術,不遺漏任何表淺瘜肉,提高診斷精確度。 -
大腸癌篩檢換獎金 悠遊卡加值150元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306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林莉茹表示,100年全國大腸癌發生人數達1萬4087人,其中臺北市有1847人,全國罹患人數較10年前增為2倍,平均每天有39位國人罹患大腸癌,男性大腸癌發生率為女性1.4倍。 -
保乳防癌》正確了解乳房疾病 杜絕乳癌上身
癌症新知 / 乳癌2405乳房構造細緻,容易受到荷爾蒙或其他器官影響出現不適情形。 -
子宮內膜異位治癒 不孕婦喜獲一子
兩性關係 / 不孕症3618雙和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陳碧華醫師表示,小珍和先生結婚以後就一直很想要有自己的小孩,但是嘗試許多方法還是「做人失敗」,在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後,積極治療,第一次做試管嬰兒就成功懷孕,不過,喜悅的後面還要克服許多關卡。 -
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 遠離大腸癌威脅
癌症新知 / 腸癌3287陳冠仰醫師說明,大腸癌主要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致,若能早期發現,將瘜肉予以切除,即可避免大腸癌的發生。臨床統計顯示,0期到1期的大腸癌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一旦病情延至第3期,5年存活率則下降到6成以下,可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相當重要。
-
年過50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 可降低死亡風險
癌症新知 / 腸癌46由於大腸直腸癌和很多癌症一樣,早期幾乎都沒有症狀,等到出現便血、大便習慣改變、貧血、腹痛、體重減輕時,往往已經是晚期癌症(第三期或第四期癌症)。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成為大腸直腸癌防治的最重要原則。 -
手指長黃色瘤 竟罹惡性胸腺瘤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917台北榮總皮膚部主治醫師陳長齡說明,男子就醫時血脂正常,左手食指與手指甲旁,有黃色丘疹以及黃色異常隆起變化,口腔黏膜也有多發性丘疹,雙側顳部有膚色線形病灶,硬齶及喉頭蓋也有類似口腔黏膜的突起,男子並自訴體重在一年內掉了10公斤。 -
嗜肉飲食不健康 20歲女子篩出瘜肉
癌症新知 / 腸癌50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指出,分析94到101年共7萬8569名民眾的大腸鏡健診數據,結果顯示連續8年國人腸道異常問題的冠軍皆為瘜肉,且8年來發現率年年攀升,原本每4人中發現1人有瘜肉,現增加為每2人就有1人有瘜肉。由於瘜肉有引發腸道癌症的可能性,顯示瘜肉問題已是國人腸道健康的最大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