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腦科
-
陽明大學與榮總舉辦研發成果媒合會 促進產學交流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366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賴穎暉、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主任力博宏、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曹昱,透過人工智慧技術提出具備情境感知之噪音消除架構,進而提升使用者於噪音情境下的聆聽品質;由臨床試驗結果發現,提出之系統能顯著的改善使用者於噪音下的語音理解力表現。 -
肥胖促使大腦皮質層變薄 恐導致提早衰老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4470美國邁阿密Miller大學醫學院的流行病學主任研究員Michelle Caunca及其團隊,為約1,300名平均年齡64歲的受試者測量BMI和腰圍。大約6年之後,讓受試者再進行MRI腦部斷層掃描,以得知大腦皮質的厚度和腦容量等項目;大腦皮質在記憶和語言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
台灣新創公司獲美國FDA認證 AI判讀腦出血只花30秒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63Deep01於2017年獲選進入科技部TIECT矽谷參訪計畫,並於2018年獲選科技部Leap Program,前往美國東岸連接資源,靠著僅有 7人的新創團隊,率先拿到亞洲第1個美國FDA許可。Deep01以深度學習技術開發出腦出血偵測平台,DeepCT能在30秒判斷腦部CT影像是否有出血與出血部位,大大減少急診中腦外傷、中風等處置時間,尤其中風的處置時間只有黃金3小時,能爭取時間便是搶救生命。 -
小動物正子暨核磁共振像儀引進 盼加速新藥研發流程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2843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林慶波指出,這套老鼠專用的高階醫療科技安裝於臺北榮民總醫院核子醫學部,全國僅有1台,未來將應用於實驗動物的影像分析,加速新藥研發流程,儀器僅限研究用,並不會對外開放治療毛小孩。 -
台法合作破解小兒腦部惡性腫瘤機轉 陽明大學揭謎團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50根據統計,兒童族群中樞神經腫瘤的總體發生率每年10萬人有2至5人,至於台灣癌症基金會統計資料顯示,每年約有120至140位新發個案,多數個案為偶發性病例,無家族病史。 -
顯影腦部運動空間區塊 家屬可望與植物人溝通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2837根據資料顯示,植物人誤診率高達40%,藍亭說明,過去國內外經驗更指出,有2成以上患者的意識程度與常人差異不大,可清楚聽到及看到周遭一切,對自己的身體也有感知,但他們卻因為誤診而被當成沒有知覺的患者對待。目前國外已有研究,訓練患者想像特定情境表達喜歡與不喜歡,並透過腦部造影技術觀察患者的大腦皮質變化。 -
從腦科學來看 「成癮」是一種學習失調障礙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81你有成癮症嗎?在下意識否認之前,讓我們先進行自我診斷:或許你不菸不酒不吸毒、不依賴安眠止痛藥、也沒有催吐瘦身習慣,但你是否整天掛在微博或臉書上?搭車必滑手機、依靠大吃或購物減壓? -
機器人小布獲頒長庚員工證 率先服務乾癬病患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74大醫院門診量超多,進到診間,才坐下沒幾分鐘,就得起身,換下一位病人,林口長庚醫院發表「長庚醫院醫病共享決策平台」,病人在候診時,就可以透過電視牆、手機或是機器人,填寫問卷,進入診間後,醫師精準地掌握病情,提高問診效率、促進醫病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