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腦科
-
顫抖症「顫抖」本質找到了 神經醫學新突破登國際期刊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6680原發性顫抖症盛行於高齡族群,在高齡族群盛行率為帕金森氏症的5倍,為找出引起顫抖的機制,並協助國人相關疾病診斷與治療,國科會腦科技專案計畫及吳大猷先生紀念獎計畫共同支持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科暨研究所潘明楷副教授研究團隊發現顫抖症的核心機轉,直指「顫抖」的本質,且透過週期電刺激術干擾顫抖的頻率,可緩解病患顫抖症狀。並將此一系列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
阿茲海默症有遺傳風險 專家:具2個APOE4基因易罹病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438國際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日前發表1篇研究,發現從父母遺傳具有2個APOE4基因的人,都有阿茲海默症。專家表示,目前學界將帶有APOE4基因型列為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因子」,意味著得病機會較高,但不是絕對發病。 -
睡前吃魚油有助好眠? 專家直言吃這些對睡眠更有幫助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079魚油含有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例如,EPA、DHA,部分研究證實,可以緩解壓力,讓身體放鬆,就有保健食品業者大作廣告,推薦睡前服用1顆魚油,就能幫助入睡。食藥署表示,雖有研究指出,Omega-3脂肪酸對於促進健康的睡眠模式可能有正面影響,但目前科學證據仍不足以支持魚油具有明顯的助眠效果。 -
台灣腦庫正式啟動!台大與中慈合作 完成全台首例捐腦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924社會大眾熟知的是「器官捐贈」和「大體老師」,而「捐腦」是台灣腦庫成立後民眾的另1種選擇。捐腦是為了了解神經性疾病、研發藥物以治療更多神經性疾病的病友,作為台灣第1個收集腦神經組織的台灣腦庫,自成立後就密集和器官捐贈以及大體老師捐贈的相關團體密切合作,於113年3月初,台中慈濟醫院通知腦庫,有「運動神經元疾病」的病友,在得知腦庫成立的訊息後,除了原訂的器官捐贈外,也希望能捐腦,提供研究、發展治療此疾病藥物。 -
牙周病恐增失智風險? 研究揭口腔健康與失智症的關係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854預防失智不外乎多動腦、多社交,但現在恐怕還得多注意自己的口腔健康。最近,陽明交大牙醫系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Ageing Research Review》的報告,發現有較多研究證據支持重度牙周病、廣泛缺牙與失智症的關聯,衛福部推估,台灣失智人口超過30萬人,其中65歲以上佔96%。失智是1種疾病的通稱,而非老化現象,最為人熟知的就是阿茲海默症,除了會造成記憶力衰退外,還會影響到人腦的認知功能與改變個性行為,儘管過去多數研究發現口腔健康惡化與失智風險有關,但2者間的關聯性仍然不明。 -
陽明交大與北榮攜手合作 成功分化類視網膜神經節細胞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434陽明交大腦科學研究中心與臺北榮總在治療視神經病變取得重要突破,研究團隊成功將人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分化為「類」視網膜神經節細胞(retinal ganglion-like cells);這個類細胞有助於用來尋找治療青光眼等視神經病變的藥物。 -
全台首個有法源依據腦庫臺大揭牌 創腦神經醫學新里程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6719臺灣第1個腦庫,於2023年11月5日上午,在臺大醫學院舉行「臺灣腦庫」的揭牌典禮。腦庫是蒐集往生後的腦神經組織,作為研發神經退化疾病的藥物,比如失智症、或是帕金森氏症;先進國家的腦科學研究,是國力強弱的指標之一,目前全世界有150多個腦庫。臺灣大學自2017年起,從無到有、歷經6年的艱辛努力。 -
3件事讓學生感到壓力! 董氏鼓勵:紓壓先從1件事做起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531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六是台灣的憂鬱症篩檢日,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呼籲民眾,時時檢視自身的情緒狀態,其實就是關心自己心理健康的第1步。例如,透過線上篩檢工具或董氏基金會開發的憂鬱檢測app,用手機檢視情緒,不但能記錄每天的心情,也能依據所在地提供適合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