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腦內啡
-
防疫宅在家/樂齡抗老、擺脫鼻病與耳鳴 名醫線上開講
醫藥衛生 / 名家開講3441台灣長照醫學會理事長暨中華民國肥胖症專科醫師劉伯恩表示,要提升體內生長激素的濃度就是要想辦法增加肌肉的含量,肌肉含量高亦能夠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而生長激素在「逆齡回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疫情告急宅在家焦慮指數往上飆! 營養師大推解憂配方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185不能外出的日子一久,難免令人焦慮感提升,如果你因疫情自我隔離、減少出門,壓力很大該怎麼辦?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建議可以透過從飲食下手,某些食物裡面的營養素有助於減輕焦慮。 -
生病造成焦慮、憂鬱怎麼辦? 身心科醫師提供專業解方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928因生病造成的焦慮、憂鬱情緒,該怎麼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朱柏全分析,就臨床觀察與國內外文獻研究發現,本身有其他疾病,例如正在接受癌症治療、有內外科相關疾病或慢性病史的人,確實比一般人更容易引發焦慮、憂鬱等情緒方面的困擾。 -
長期傷心欲絕恐猝死! 心碎症候群影響內分泌攻擊心臟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340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表示,「心碎欲絕」在醫學上是真的有這個病症,稱之為「心碎症候群」(Broken Heart Syndrome),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研究,「心碎症候群」容易發生在女性身上,發生率是男性的7倍至10倍,最常發生在親人過世、夫妻離婚或情侶分手、甚至失業或考試失利等情境時。 -
上班族壓力大憋出病 從日劇《半澤直樹》找到正能量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288如果時常有不想起床上班、工作效率變低、忘東忘西等症狀,你很可能過勞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主任吳孟璋指出,過勞是1種身心耗弱狀態,長期處在高度壓力下的反應所表現出來的跡象,在生理方面可能容易疲倦、腸胃不適、頸肩背肌肉緊繃痠痛、常生病的狀況;心理上則容易有焦慮、生氣、情緒低落、過度敏感、缺乏耐心、失眠、暴飲暴食等反應。 -
你今天「坐」幾小時? 超過8小時的人比較不開心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661該研究為系統回顧研究,研究者以42名每周工作30個小時以上的成年人為對象。參與者佩戴身體活動測量器(activPAL)持續1周,以身體活動步數作為共變量,依參與者每天坐著的平均時間,分為「低於8小時」、「8至10小時」、「10 小時以上」3組,並將參與者完成的焦慮和憂鬱量表(HADS)及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SF-12),採共變數分析進行檢測。 -
憂鬱人口比想像中更多 你也是其中之一嗎?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5021台灣憂鬱症盛行率約占總人口的8.9%,有200萬人符合憂鬱症狀,絕大部分憂鬱患者擔心自己被貼上標籤,或有藥物副作用而逃避就醫。專家建議,如果發現自己有憂鬱傾向,可透過非藥物方式調整情緒,有機會跳出憂鬱漩渦。 -
促進孩子心理健康從小做起 專家建議參與多元運動方案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925台灣的孩子運動量較少,吳佑佑醫師建議,家長可多支持孩子喜歡的興趣及活動,從中增進「動」的技巧,但應避免將運動變成1種競賽,而是讓小朋友「快樂運動」,透過趣味運動可分泌腦內啡、提升專注力、增加社交互動性,讓孩子的身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