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腎絲球
-
台灣腎臟患者未來將破3百萬人 專家點名4大族群要注意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264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表示,人口老化,慢性腎病患者愈來愈多,健保負擔日益沉重,研究顯示,到了2027年,台灣腎病人口恐逼近300萬大關,如何預防早期腎病,成為公衛界、醫界及政府努力的重點。 -
4旬男8年前患糖尿病!沒症狀就不控制 搞到差點要洗腎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30848歲王先生於8年前檢查出高血壓及高血糖,起初認真服用高血壓及糖尿病藥物,追蹤1、2年後覺得自己沒有感到不舒服,後來用藥就不規則。直到今年8月因為腳水腫至醫院就醫,竟發現血壓超過180mmHg,腎絲球過濾率只剩20幾,2側腎臟都偏大、嚴重尿蛋白外,還有糖尿病眼病變,醫師認為患者的腎衰竭極可能是糖尿病造成的,嚴正告訴王先生一定要規則追蹤,好好控制血糖、血壓,不然很快就要洗腎了! -
2022世界糖尿病日園遊會! 3小時湧入5百人篩檢響應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054全國糖尿病友推估超過230萬人,每年新增個案數約16萬人,根據110年全國10大死因統計,糖尿病位居第5位,意即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糖尿病衛教學會日前攜手衛福部國健署、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病友全國協會等單位,為響應2022年世界糖尿病日,於中正紀念堂舉辦 「及時控糖醫起GOAL,安心腎力衛將來」活動,呼籲大家重視糖尿病控制。 -
退伍蛙人患多囊腎 「腎臟腫成3倍大」 提早篩檢防洗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942多囊腎是顯性遺傳疾病,患病機率約1/1000-2500左右,只要爸媽有1人得病,自己罹病機率就是50%,由於患者的腎臟會不停長出貌似水泡的「囊腫」,囊腫內則會充滿囊液,有時可能是清澈的純水尿液,也可能是出血或膿瘍,隨時可能會破裂造成感染,且這些不斷長大的囊腫也會持續損害腎臟功能,久而久之就會導致洗腎。多囊腎患者的腎功能掉分比一般民眾來得快,也就是會更快進入洗腎,因此強烈建議「1人得病,全家都要做超音波檢查」,若本身長期有腰痛、血尿問題,不妨盡快到醫院就診檢查。 -
在家也能簡單做腹膜透析! 花蓮慈濟出書教你認識透析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902慢性腎臟病是腎臟退化的疾病,台灣有170到200萬的腎臟病友,慢性腎臟病的認知率卻不到1成,原因正是慢性腎臟病通常無症狀,難以察覺。醫師建議可觀察自己有沒有慢性腎病五字訣:泡水高貧倦,也就是觀察自己尿尿後泡泡多不多,以及身體是否水腫、高血壓、貧血、倦怠;如有相關症狀建議就醫諮詢。 -
你有「第四高」嗎?三高控制不佳 當心導致「高腎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217近日衛福部公布110年最新國人死亡統計,腎炎、腎病症侯群及腎病變已連續18年入榜10大死因。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陳宏麟理事長指出,如果沒有及早發現並控制慢性腎臟病,可能造成腎衰竭或死亡,且腎病變與同樣榜上有名的糖尿病、高血壓息息相關,若三高控制不佳,容易導致第四高「高腎壓」,因此提醒大眾、特別是三高族群更要小心、應定期追蹤腎臟功能。 -
6旬婦患慢性病!蛋白尿指數突飆破千 檢查竟確診肝癌
癌症新知 / 肝癌250263歲葉阿姨本身患有糖尿病和慢性腎臟病,一直有追蹤治療,這幾年來蛋白尿(尿液蛋白質/肌酸酐比例)約控制在200至300毫克/公克,但在去年4月時蛋白尿指數忽然飆升,最高曾到8,000毫克/公克,雖因身體因素無法執行腎臟切片,但經過一連串抽血及影像檢查,竟罹患了肝癌,在經手術治療肝部腫瘤後,目前蛋白尿指數已下降近一半。 -
講座報名/別讓高血脂危及生命 醫師開講教您如何預防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263多數患者在血脂超標時,通常沒有明顯症狀,需要抽血檢驗才能察覺,但其實身體各個器官已被傷害到了。范珮宜醫師將於9月24日星期六下午,受邀主講「高血脂與心腎間的「微」險關係?「高血脂症」預防與治療」的公益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