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脾臟
-
染肺炎鏈球菌死亡風險增 這些高危險群接種疫苗更安全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5134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宣布今年3月10日起擴大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對象,將19至64歲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五大高風險對象納入公費接種,全年皆可施打,包括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以及1年內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及器官移植者,可施打1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及1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專家呼籲符合公費施打資格的民眾盡快接種疫苗,免疫保護更完備。 -
染新冠、黴漿菌!男子久咳不停 中醫對症下藥成功止咳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80434歲陳先生在確診新冠前,就有輕微咳嗽症狀,未料確診後反而更嚴重,一整天都在咳嗽,甚至引起頭暈、頭痛,一度以為是新冠肺炎後遺症。咳了將近2個月的他,再度就醫才知感染黴漿菌,聽從醫囑服用抗生素治療,但症狀遲遲未見好轉,後來改求助中醫治療,一週後咳嗽狀況終於改善,其他症狀也逐漸好轉,約兩週時間總算恢復身體健康。 -
麻疹病程分3階段! 中醫師治療掌握「麻不厭透」原則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716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廖國帆表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透過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播。中醫觀點認為,麻疹屬於「麻毒時邪」,病邪自口鼻侵入,影響肺與脾。中醫治療麻疹強調「麻不厭透」,即鼓勵皮疹順利透發,以減少內部熱毒對正氣的損害。 -
流感、新冠、肺炎鏈球菌來勢洶洶!老年人慎防傳染病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213秋冬為呼吸道傳染病好發季節,國內流感、新冠、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正處流行期,疾病管制署今(10)日表示,年末聖誕跨年、探親旅遊等活動頻繁,疾病傳播風險上升,呼籲高風險族群盡速完成疫苗接種,提升保護力。 -
年輕男子刺青後長丘疹! 醫診斷為「刺青肉芽腫」作怪
醫美減重 / 彩妝保養6386安南醫院皮膚科主任羅子焜表示,刺青過程中需將大量色素顆粒注射入皮膚,可能因而引發多種發炎狀態,如過敏反應、感染及蟹足腫甚至皮膚腫瘤,尤其皮膚是最為常見的發炎部位,甚至可能引起全身性炎症如類肉瘤。在病態生理學上,刺青肉芽腫反應屬於肉芽腫性發炎,與類肉瘤類似,其屬於皮膚炎症中較為罕見的反應,通常由黑色刺青墨水引起,且難以處理。 -
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 微量殘存癌細胞納指引求生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11860癌症居國人10大死因榜首超過數十年,在罹癌病友中,有一群為數不多的小勇士,也就是兒童癌症的患者。在兒童癌症中,有33%是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Pediatric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簡稱pALL),不同於實體癌症有明確的分期,血癌一發病就是全身性的。所幸,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有許多新的監測方式與治療策略,如微量癌細胞監測、化療、免疫標靶藥物等,大幅提升治療成功率,讓罹癌病童不再來不及長大! -
肺炎鏈球菌疫苗要打要快! 疾管署開放50歲以上公費打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578原本提供65歲以上民眾施打的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從今天起擴大接種範圍,「短期」開放50至64歲民眾公費接種,直到庫存10萬打完為止。疾管署表示,將召開專家會議評估「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是否擴大至19至64歲等高風險對象。 -
食道靜脈曲張增肝癌死亡風險 北榮發現這治療可防出血
癌症新知 / 肝癌9905台北榮總與高雄榮總合作,經過長達10年研究發現,相較於口服非選擇性β-腎上腺素阻斷劑(propranolol)藥物,內視鏡結紮治療可顯著減少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患者首次出血的機會,為全世界首篇針對肝癌併食道靜脈曲張的初級預防策略所發表的長期追蹤隨機對照研究,完整研究成果已於今年3月刊登於胃腸肝膽領域重量級期刊《G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