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肺腺癌
-
檢測早期肺癌 醫師:X光片效果不彰
癌症新知 / 肺癌4422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顧問醫師蔡俊明說,若僅照胸部X光片,腫瘤要大到一定程度,才檢查得出來;此外,從X光片判斷癌變組織容易產生盲點,如長在中央區的腫瘤易被血管、支氣管等組織擋住;長在周邊區的腫瘤則易被橫膈或肋骨擋住,所以病人若想透過X光確診,往往已是中晚期,不但預後不佳,也幾乎很快就走到生命盡頭。 -
胸腔鏡配合標靶治療 提高肺癌患者存活率
癌症新知 / 肺癌3527過去肺癌的整體治療方式考量,侷限於「不能開刀就只能化療」或「化療患者沒機會開刀」等傳統思維。不過,近年來隨著化療藥物進步,特別是標靶藥物健保給付,再配合微創式的精準切除腫瘤手術,大大改變並延長肺癌患者存活期間與生活品質。 -
她罹晚期肺腺癌 接受新藥臨床試驗求生機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002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晚期肺癌患者治療方式包括化療、免疫療法和標靶治療,標靶治療可透過基因檢測為個人量身訂製精準治療方法,但各有個優缺點。 -
多發性肺腫瘤成趨勢 冷凍微針凍死癌細胞
癌症新知 / 肺癌5847醫師指出,隨著空氣汙染問題嚴重,過去好發於60至70歲的肺癌,現在甚至有30多歲就得病的年輕人,而且腫瘤發生的型態從過去的單一腫瘤,轉變為多發性腫瘤的趨勢(即病患的腫瘤有多顆,並且各自獨立、分散在肺部不同位置)。此時,過去以手術、放射線和化學治療三種治療方式已不敷使用,「冷凍微針治療」則提供了肺癌多一種治療利器。 -
「局部癲癇」不自主抽搐 恐為腦波異常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665成大醫院神經部吳怡真醫師表示,患者的腦部磁振造影顯示有多顆轉移性腫瘤,其中一顆位於右大腦的動作皮質區,腦波檢查亦於該腦區呈現異常慢波,胸部X光檢查則顯示左側上肺野有腫瘤,經會診胸腔科確診為肺腺癌併腦部轉移。 -
肺癌免疫療法現生機 提高末期患者存活率
癌症新知 / 肺癌3386台北榮民總醫院顧問醫師蔡俊明教授表示,肺癌死亡率高居不下的主因在於傳統化療副作用大,標靶藥物又會出現抗藥性,晚期癌友等於無藥可用,免疫療法的出現,確實造福了許多癌友。 -
不吸菸竟得肺腺癌 連醫師也難逃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709在各種癌症治療上,西醫採取的是以化療殺死癌細胞的方式最有效,但藥物無法區分癌細胞或正常細胞,所以連正常細胞也一併殺死,嚴重者殺傷骨髓細胞(西醫稱骨髓抑制),導致免疫功能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不足,引發癌因性疲憊症。治療過程中帶給患者身體的不適,往往讓癌友們失去治療的動力。若能在西醫治療的過程輔以中醫調理,護髓解毒增強免疫,不但能減低抗癌過程的不適,又可加強化療藥物抗癌效果,增加存活率。 -
肺腺癌化放療服用標靶 配合中醫調理存活率高
癌症新知 / 肺癌4321現代西醫診斷科技進步,可找到有效殺死癌細胞的治療方式,但臨床統計顯示,西醫治療僅能為患者延長存活期,且治療過程中病人常有不適反應。然而這些問題可經由中醫調理來克服,讓患者抗癌過程輕鬆,又可將癌症變成像慢性病和平共處,甚至多活5至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