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肝腫瘤
-
食道靜脈曲張增肝癌死亡風險 北榮發現這治療可防出血
癌症新知 / 肝癌9689台北榮總與高雄榮總合作,經過長達10年研究發現,相較於口服非選擇性β-腎上腺素阻斷劑(propranolol)藥物,內視鏡結紮治療可顯著減少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患者首次出血的機會,為全世界首篇針對肝癌併食道靜脈曲張的初級預防策略所發表的長期追蹤隨機對照研究,完整研究成果已於今年3月刊登於胃腸肝膽領域重量級期刊《Gut》。 -
施明德不敵肝癌復發享壽83歲 肝癌5大常見症狀要警覺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6580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今天(1月15日)凌晨辭世,這也是他的生日,享壽83歲。他日前肝癌復發,住進台北榮總,院方之前表示,其病情穩定,但今凌晨傳出死訊。 -
B肝帶原者未定期追蹤! 接受健檢後竟確診肝癌第3期
癌症新知 / 肝癌73011位是60多歲的B型肝炎帶原者,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都不敢來醫院,最近幾年也沒有追蹤肝臟情形,做了健康檢查後發現,甲種胎兒蛋白(AFP)升高到1,700多ng/ml,趕緊前往消化內科複診。由於甲種胎兒蛋白可以當作肝癌的指標,正常值上限只有到7.0ng/ml而已,醫師趕緊安排打顯影劑的腹部核磁共振(MRI)還有腹部超音波,結果發現了好幾顆肝腫瘤,配合著核磁共振結果,還發現病患的B肝DNA病毒量約有數百萬IU/ml,確認肝癌已經第3期。 -
肝發炎拖不得!4旬男重度肝纖維化 靠8大方法找回健康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860肝纖維化是肝炎到肝硬化的過渡期,楊建華指出,病理上可分成F0至F4共5期,F0是正常肝臟,F1是輕微纖維化,F2是中度纖維化,F3是重度纖維化,F4則表示已經患有肝硬化了。在台灣,B型肝炎或C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是常見造成肝纖維化的病因,但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自體免疫性肝病,或者是藥物性肝炎,以及罕見的寄生蟲感染造成的肝炎其實也都可能是造成肝纖維化的原因。 -
壯年男罹大腸癌併器官轉移 手術與腹腔溫熱化療現生機
癌症新知 / 腸癌3430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張伸吉主任指出,在疫情下很少人前往醫院,導致大腸癌患者發生腸道阻塞症狀,腹部變大了才就醫。情況有多嚴重?張伸吉醫師說明,以前在第0期就能發現,現在發現都在3到4期以上;且以他自己為例,過去臨床上每個星期可以發現2位到3位新增病患,近半年卻是每天新增2位病人,因腸阻塞需要做急診手術的大腸癌病人有3成以上。不過,遇到「多處器官轉移的大腸癌」,目前臨床上仍有機會清除癌細胞並治癒 -
沈鴻元罹膽管癌過世 醫曝「隱藏版癌王」9大風險因子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2562膽管癌好發於60至70歲民眾,較少出現在50歲以下,如果肝臟裡面的膽管癌,早期症狀為右上側腹痛,或噁心、食慾不振及體重減輕等,容易被忽略,6到7成病友於確診時都已到了晚期。至於長在肝門或總膽管附近的膽管癌,因膽管阻塞而造成皮膚癢、黃疸、眼睛泛黃及小便呈茶褐色,則較易提早確診。 -
10個人中有2人肝臟出現「1危機」 放任不理恐成肝癌
癌症新知 / 肝癌2488從平常腹超檢查數據統計來看,患有脂肪肝的異常總人數,等於是10個人之中,就有2人有脂肪肝,因肝炎初期多數不會自覺症狀,當脂肪肝轉為脂肪肝炎,若未及時治療檢查,便有成為肝硬化,甚至演變為肝癌的風險,特別是患有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以及代謝症候群等疾患者更容易有脂肪肝,而B、C肝患者本來就是肝癌高危險群,一定要每半年追蹤1次超音波及血液胎兒蛋白檢查,不可不慎。平日民眾保護肝臟,避免脂肪肝找上身,要遵循4不1多的健康守則:不熬夜、不暴飲暴食、不吸菸、不嗜酒、多攝取天然且新鮮食物及蔬果,配合適度運動、減少過重及肥胖。若常感疲倦、食慾下降、經常全身無力、腹脹或上腹部有壓迫的悶痛感,須盡快找胃腸肝膽科醫師診治。 -
本土+42212!死亡+59 3旬男疑罹癌住院病況惡化去世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226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22)日宣布新增42,212例本土個案,258例境外移入,59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新增年輕死亡個案為1名30多歲男性,接種過1劑疫苗,本身有慢性精神疾病,因發燒、全身痠痛就醫,檢查發現有肺炎、胸水及肝臟有疑似惡性腫瘤,所以有安排7天後住院,但住院期間PCR檢測由陰轉陽,確診新冠肺炎,儘管給予相關治療,但不幸因呼吸窘迫、病況惡化關係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