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肌酸酐
-
吃西藥怕洗腎? 三高失控腎病惡化更嚴重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0663月10日為世界腎臟日,今年宣導主題為「兒童腎臟病、及早預防」。台灣腎臟醫學會陳鴻鈞理事長,除了提醒民眾重視腎臟保健,還提出監測及控制三高、規律運動、健康飲食、體重控制、多喝水、不抽菸、避免服用不當藥物及定期檢查腎功能等8項黃金守則,維護腎臟健康。 -
腎性貧血非老化現象 置之不理恐危及生命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046收治患者的台北慈濟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郭克林說明,張阿嬤腎臟功能萎縮情況嚴重,血液中的肌酸酐濃度是3.1mg/dL,血紅素只有8.9g/dL,低於標準值12g/dL。經由「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療3個月,提高造血能力後,血紅素上升到接近標準值的11.6g/dL,肌酸酐濃度也降到2.7mg/dL。讓阿嬤精神變好,身體症狀和生活品質都獲得明顯改善。 -
慢性腎臟病 低蛋白飲食延緩洗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060台北慈濟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郭克林指出,造成泡泡尿的原因很多,不見得與腎臟病有關,但可視為慢性腎臟病的警訊。其實慢性腎臟病患者若採取低蛋白飲食,配合酮酸胺基酸營養劑,平均可延緩洗腎半年到一年,提醒民眾注意日常保健,關心自身身體健康。
-
妥善控制血壓 免除洗腎風險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278臨床顯示,只要早期發現慢性腎臟疾病,並給予適當治療與衛教介入,即可避免或阻緩發展成末期腎臟疾病,進而降低洗腎的發生。
-
每年檢測尿液白蛋白 助糖尿病患遠離洗腎風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298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副處長歐佳齡指出,腎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主要的功能為清除血液中的廢物,經由尿液將尿酸、尿毒、肌酸酐等廢物排出體外,且能調節身體水分、體液以調整血壓,使身體各項機能得以正常運作。 -
準確推算腎功能 慢性腎臟病無所遁形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206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醫師黃景烽表示,國人常因尿尿有泡泡、腰痛、水腫而懷疑是否腎臟出毛病。但其實慢性腎臟病常不會有明顯的症狀,將近80-90%的病人未被診斷;不過,提醒民眾若尿尿的泡泡很多、細小且維持很久,確實有可能是糖尿病或腎臟病造成的蛋白尿,可靠驗尿來區別。 -
邊緣性腎臟移植有成 尿毒病患一線曙光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745 -
動脈粥樣硬化 兒童紅斑性狼瘡隱形殺手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384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常常開始以發燒、虛弱、體重減輕、臉部紅疹、異常掉髮等症狀來表現。又因它的紅疹常出現在鼻子及臉頰,看起來很像蝴蝶,因此又稱為蝴蝶斑。它主要來自於自體免疫抗體攻擊全身各器官而造成的疾病,一般常見於成年女性。然而事實上根據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2004年的流行病學研究,台灣兒童紅斑性狼瘡的盛行率約每十萬人有6.3位患者。目前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紅斑性狼瘡五年的存活率可以將近95%,10年存活率也可超過9成。死亡原因多因感染、腎炎、肺出血、心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不過如果有心血管方面的併發症,死亡率會大大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