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肌肉強度
-
脫離呼吸器在病床上也要運動 平時保養兩件道具很重要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909打從一出生人就開始呼吸到離開那天,每天吸氣吐氣其實相當不簡單,因為它必須動用到身體許多肌肉協助胸腔的擴張與縮小。對長期藉由呼吸器維生的病患來說,很有可能因為缺乏反覆訓練,就「忘記」怎麼呼吸了。事實上,即便在使用呼吸器當下,訓練呼吸會用到的肌肉,都要透過身體不斷訓練,才能漸漸恢復自主呼吸能力。 -
喝可樂會骨鬆? 鈣質流失元凶找到了這2種人超危險!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97骨質疏鬆有多可怕?骨科醫師施哲仁說,骨質密度檢測若小於-2.5,就代表骨量減少或是骨密度降低,使得骨骼漸漸出現孔洞,變得脆弱,就好像海砂屋一樣,一不小心就會倒榻,甚至還會發生骨折的危險。
-
學會「爆橘拳」能降低死亡率? 年長者握力是健康指標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333許多人恐怕都會想手掌的握力不就是一小部分肌力,怎麼會與全身健康有關係,其實在掌控握力的肌肉,可以看到許多不可思議,因為事實上握力就像全身肌肉的「檢測計」,當生活習慣不佳,熬夜、吸菸、飲食不均衡等,容易引起身體各式各樣疾病,全身肌肉量就跟著下滑,雙手握力也就越來越低。 -
骨質疏鬆需要治療嗎? 為減少骨折發生有其必要!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610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沈怡伶說,骨質流失在沒有任何保健觀念的介入之前,是隨著年齡增長漸進發生的,事實上就是一種慢性病的概念。根據國民營養調查,2016至2019年國人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平均盛行率分別為25%、21%、10%,而骨質疏鬆症在50歲以上的盛行率約20至30%,此數值可能還是低估的情形下,相對於三高預防與介入的積極,國內民眾對於骨質疏鬆症的概念可能還是停留在老化的自然現象,不需要積極面對。 -
長期勞動沒運動竟肌肉萎縮 醫師:勞動不等於運動!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6263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周明文表示,成年人30歲之後,開始有肌肉退化的現象,若無運動習慣者,肌肉質量每年減少1%,肌力每年減少2%至4 %。退化速度會隨著年紀的增大而加速。有運動習慣者,可減緩退化速度。 -
家有熟齡犬如何照護? 狗主人必須知道的事
健康養生 / 寵物健康4247飼主出門前可先幫狗狗按摩腿部關節及身體來暖身!體溫上升後,較能預防在散步途中受傷等情況發生;夏天到了,可選擇涼爽時段出門、慢慢地走,並降低每日散步次數。也許有飼主會認為,既然狗狗會累,那乾脆都不要帶出門散步不就好了?但運動能夠延緩老化,絕對有必要持續進行。
-
高齡化社會來臨 老人肌少症問題多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004輕微的肌少症可能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傷口癒合慢;嚴重者將導致失能、肺炎,甚至死亡。目前得知運動和補充蛋白質,有助於減緩肌少症的發生。劉力幗表示,人在老化過程全身骨骼肌肉量減少、肌肉強度與功能退化,隨年齡增長而加速惡化。一旦造成日常生活功能受影響,可能就是罹患肌少症。 -
高齡老翁換關節 樂活人生重新起步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8臺北醫學大學骨科臨床教授暨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健煜表示,60歲以上民眾,有八成飽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許多人長年忍痛,關節彎曲變形,撐著X型腿、O型腿,勉強行走,或仰賴輪椅代步,生活大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