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聽力喪失
-
老人重聽、聽力喪失 當心大腦快速老化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990老年人因為血管硬化、血管雜質沉澱、血流不通暢,造成組織缺血而營養不足,都可能導致內耳神經細胞被破壞、萎縮,進而引發耳鳴和重聽,內耳神經也因為隨著年齡增長,神經細胞減少,神經元消失後導致的神經退化性病變。如果當你發現家中的老人家似乎反應變得很慢,看電視聲音越調越大聲,這些就是老年人聽神經萎縮退化而引起的,為人子女就應該多關心他們的健康問題,每年都應該帶家中長者做一次聽力檢查。 -
重聽年齡層下降 長時間使用MP3導致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848 -
嚴防突發性耳聾 內耳小血管寒冬易阻塞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0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暨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指出,耳朵因為是外顯的器官,裸露在外原本就容易對氣溫變化感覺較為明顯,一但溫度突然變得比較低,通往耳朵的血管收縮,就容易出現變化。 -
眩暈入冬季節好發 民眾應注意末梢循環問題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341根據媒體報導,有一位二十九歲的謝小姐,有時會覺得噁心嘔吐,伴隨著單側耳鳴與部分聽力喪失的現象,甚至連躺著也會感覺到眩暈,狀況嚴重到讓她無法正常的工作或是參加活動,就連一般的親朋好友聚會都無法參加,到了醫院檢查才知道自己罹患了「梅尼爾氏症。」 -
耳鳴好發上班族 只為年終拚業績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267在金融圈上班的小劉趕在今年龍年結婚生子一次完成,原本年初還沒甚麼特別壓力,但是年底兒子出生後除了初為人父的壓力外,對經濟景氣特別敏感的他,也感受到許多無形壓力,特別是打開電視新聞,無論是國內外的經濟預測都很悲觀,甚至還預言經濟會大倒退,讓他倍感壓力。 -
低頭族3C商品不離身 長期配戴耳機有損聽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171根據物理學原理,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聲波,再經由介質空氣振動波能,藉著外耳、耳膜、中耳、聽小骨傳到內耳聽覺器(柯提氏器官),由它將振動波能轉成電位波,經過聽神經傳到腦部聽覺中樞,人於是聽到聲音。雖然聲音是一種看不見的能量,但若長期處於噪音的環境或是面臨巨大的聲響,其衝擊力道不亞於對頭部的重擊,對聽力將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
熬夜壓力大致突發性耳聾 中醫針藥並用聰耳通竅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705突發性耳聾是指三天內聽力突然降低30分貝以上,而且聽力喪失程度跨越聽力圖的三段頻率,症狀以單邊為主,好發於秋冬季。發病的年齡大多在40歲到60歲,患者容易同時伴隨耳鳴、耳朵發脹等現象,甚至還會出現暈眩與噁心反胃。突發性耳鳴的真正原因不明,較常引起者為病毒感染或血管因子造成。 -
音樂太high耳鳴擾 小心聽力受損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418基本上,一般人彼此對話約維持在20到30分貝之間,然而開放空間的音樂會,往往分貝數會調高,甚至破百。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暨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說明,參加音樂季,幾天下來的聽力疲勞轟炸,往往會使內耳前庭功能或是聽覺功能受到傷害,有人會有暈眩、耳鳴,有人則會出現平衡感失調,民眾在活動結束後需要有充足的休息及睡眠,讓受損的聽覺獲得修復。少數病情較嚴重者,則建議應盡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