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聊天
-
高中生沉迷網路世界產幻覺 醫籲多注意孩子心理需求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712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許雅惠評估小均出現失眠、憂鬱、焦慮情況,除了給予藥物治療外,也轉介給心理師治療。治療過程中發現小均覺得自己長期被忽略,加上成績不佳導致低自尊,而選擇網路世界逃避現實。心理師透過認知行為治療,並聯合父母、學校老師,陪伴小均找到興趣與舒壓管道,1年後,今年即將升高一的小均終於順利脫離網路世界的禁錮。 -
翻轉照顧悲歌 善用「長照四包錢」改寫人生劇本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17近年照顧悲劇頻傳,家總分析107年度2350名個案後發現「沒有照顧替手(佔總個案數45.1%)」、「照顧失智症患者(28.0%)」、「老老照顧(28.0%)」、「照顧者本身為病人(19.7%)」、「需要照顧兩人以上(15.5%)」是最常出現的樣態。
令人觸目驚心的數據為「照顧者有自殺意念(2.9%)」、「照顧者發生家暴情形 (2.3%)」、「照顧有急性醫療需求(1.2%)」,雖然個案數不多,但情況危急。 -
中風年輕化非老人專利 中醫結合復健治療效果加乘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30針對中風病人的後續治療,復健科提供肢體的復健和語言治療,能夠改善病人的關節靈活度和肌力;中醫則提供中藥調養和針灸治療,因為廖先生容易有倦怠的問題,所以給予補氣的中藥。 -
運動兼心理療癒 浪頭「衝」出躁鬱封鎖線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733澳洲衝浪客葛蘭特(Grant Trebilco)7年前因罹患躁鬱症住進醫院,就在人生最絕望的時刻,衝浪幫他重新找回快樂。於是他創立非營利組織「衝浪精神關懷機構ONE WAVE」,固定在每周五舉辦螢光派對活動(Fluro Fridays),讓大家穿著螢光服裝,藉由談話與運動平復內心的焦慮和痛苦。 -
職業婦女身兼多職 蠟燭多頭燒憂鬱風險高
兩性關係 / 女人幫3766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周煌智說,「工時過長確實影響身心健康」,除了造成疲勞,也較容易引發職業傷害,女性上班族更是如此,除了工作外,還要身兼多種角色,且受體內賀爾蒙的影響,在月經周期、懷孕生產及停經階段,會產生劇烈變化,情緒易受到波動。 -
你家也有宅爺宅奶? 專家證實多社交有益健康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502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表示,許多研究證實「多運動有益身心健康」,如有持續規律的運動習慣,對血糖、血脂肪、心肺功能、情緒、睡眠及認知功能皆有很大的幫助。2019年2月發表於《老年學期刊》的澳洲研究則發現,老年人如果能花更多時間與不同人互動,體能狀況會更好,人會更活躍,情緒也比較健康。 -
10大嬰幼兒照顧NG行為 爸媽千萬別再犯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352長庚兒少保護中心醫師葉國偉指出,國外有研究證實,20%的兒童死因是可以預防,而長庚兒少保護中心本次的研究則顯示,應該有高達30%的6歲以下兒童死亡是可避免的,例如猝死、創傷、兒虐、窒息、溺水、缺氧、火災和窗簾繩吊死等。這些可避免的原因,主要是來自於照護者照顧上的疏忽,或是本身照護知識的不足。 -
人皆有「痣」非管不可 AI篩檢異常正確率達93%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873人皆有痣,但究竟需不需要就醫,常常讓民眾陷入兩難,為了1顆痣掛號,可能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等候,但實際就醫時間只有短短幾分鐘;但若不當一回事,忽略痣的異常變化,當痣癌化變成惡性黑色素細胞瘤,可能會因為延誤就醫錯過黃金治療期,以東方人來說,黑色素瘤常見於四肢末端,也可能在身體其他地方出現,若有不尋常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