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耳道
-
孩子常答非所問 原來是耳中積液作怪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5154即將念小學的萱萱,原本伶牙俐齒、活潑反應快,但近來開始答非所問,有時對叫喚也沒反應,看電視甚至越坐越近,媽媽帶她就醫後,經診斷罹患了「積液性中耳炎」,不僅聽力受到影響,在鼻腔後方靠近耳咽管的腺樣體也出現過度增生現象,經過引流手術,並同時以微創內視鏡的方式,將過度增生的腺樣體移除。 -
夏日戲水好清涼 慎防「游泳耳」找上門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468許多人聽過中耳炎,不過,戲水時,耳朵如果有傷口又進水,就可能引發外耳炎,醫師指出,暑假期間,外耳炎患者明顯增加,以青少年學生居多,大都發生在游泳玩水之後,如果沒有及時治療,除了疼痛外,還可能影響聽力。 -
寶貝生病了! 嬰幼兒藥物該如何正確使用?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638每到餵藥時刻,總讓不少家長頭痛,該怎麼才能順利讓孩子好好把藥吃下去,張雅惠藥師提醒,父母不必為了讓孩子吃藥而用騙的方式,畢竟孩子很聰明,可以騙一次,很難騙到第二次。事實上,孩子愈大愈不會抗拒吃藥,只要適時安撫情緒,使他保持輕鬆心情,通常自己就會願意吃藥。 -
有耳悶塞或重聽困擾 快來聽耳疾預防講座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15一般而言,在聽力受損初期是從高頻率聲音開始聽不清楚,有時耳朵還會有悶塞感或耳鳴等症狀,影響因素有病毒感染、長時間配戴耳機且音量過大、部分惡性腫瘤等所引起的聽力受損。此外,因細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發炎也會使耳朵有悶塞、疼痛感,如游泳或清潔耳朵時損傷耳道,而導致外耳炎,種種耳科疾病都可能使得聽力受損。 -
台北城市噪音排名14 聽損防治刻不容緩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664聽覺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之一,若聽力受損就容易導致與他人互動出現障礙。宏仁診所李宏信醫師表示,人體耳朵的構造相當複雜,內耳是由蝸牛體和三半規管所構成,其中蝸牛體掌管聽覺,若產生病變就會發生耳鳴,進而可能導致聽力減退重聽和耳聾,因此,要維護聽力健康,前提是必須防範噪音的危害。 -
孩童發燒恐喪失聽力? 慢性中耳炎不容小覷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407當中耳腔炎症持續12個星期以上,並伴隨有耳膜穿孔及膿性分泌物時,就是「慢性中耳炎」。呂宇城解釋,慢性中耳炎的分泌物,會阻斷聽小骨由鼓膜至卵圓窗聲音震動的鏈結,導致傳導性聽力喪失;而膿性分泌物的發炎物質有時會經由圓窗穿透至內耳,造成感覺神經性聽力喪失。 -
棉花棒掏耳才乾淨? 小心造成耳垢栓塞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360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的專家指出,當我們用棉花棒或挖耳棒去掏耳朵,希望把裡面的耳屎給掏出來時,有時候反而可能將原本會自動排出的耳屎給往內推,把耳屎推進更裡面的耳道,導致耳道中堆滿過多的耳屎。耳屎如果累積太多的話,甚至可能連外耳道都塞住,這種狀況稱為耳垢栓塞(cerumen impaction)。 -
年輕人耳機不離身 當心聽力回不去了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263專業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近來聽力受損的年輕人比例逐年攀升,據門診觀察,約比十年前增加了近兩成之多,成長快速主要的元凶就是耳機。一般來說,人們最小可聽見的音量,也就是所謂的正常聽力為負10至正25分貝間;往上增加,若聽不見26至40分貝間的聲音就可算患有輕微的聽損,就有治療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