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發燒恐喪失聽力? 慢性中耳炎不容小覷

4292
【NOW健康 夏亞凡/台南報導】
成大醫院耳鼻喉部呂宇城醫師
▲成大醫院耳鼻喉部呂宇城醫師說明,中耳炎是指中耳腔發炎且有感染現象,而急性中耳炎仍有可能進展為危害較大的慢性中耳炎。(圖/成大醫院提供)

近來天氣變化大,許多人中標感冒發燒;其中,孩童發燒易引起中耳炎,機率甚至高達80%,令家長們堪憂。成大醫院耳鼻喉部呂宇城醫師說明,中耳炎是指中耳腔發炎且有感染現象,雖現今醫療技術已有大幅進步,但急性中耳炎仍有可能進展為危害較大的慢性中耳炎。

當中耳腔炎症持續12個星期以上,並伴隨有耳膜穿孔及膿性分泌物時,就是「慢性中耳炎」。呂宇城解釋,慢性中耳炎的分泌物,會阻斷聽小骨由鼓膜至卵圓窗聲音震動的鏈結,導致傳導性聽力喪失;而膿性分泌物的發炎物質有時會經由圓窗穿透至內耳,造成感覺神經性聽力喪失。

此外,若沒及時處理好慢性中耳炎,更有可能產生顳骨岩炎、乳突炎、迷路炎、顏面神經麻痺或迷路瘻管等併發症,往顱內侵犯更可能會產生腦膜炎、腦膿瘍或乙狀竇血栓靜脈炎等,屆時除需使用全身性抗生素外,嚴重者還可能需配合神經外科進行感染源移除的侵入性治療。

在沒有併發症的情形下,一般慢性中耳炎可用保守性治療,為耳朵局部治療、清潔,並配合使用局部耳抗生素滴劑或全身性抗生素。但若有持續性膿瘍而有併發症產生時,就須外科治療,施行乳突鑿開術,以有效改善膿瘍蓄積的情形。

呂宇城醫師補充,當膿瘍及感染緩解後,部分耳膜若無法自行修復,則應考慮做鼓室成形術來修補耳膜,而當耳膜長好後可隔絕外耳道表皮的細菌,避免感染源經由穿孔進入中耳腔造成發炎,而中耳腔所分泌的黏液,也可自然經耳咽管排出。

手術方式分為傳統及顯微兩種,傳統手術是經由耳後開口或耳道前開口進入中耳腔,利用顯微鏡來放大中耳腔的構造。而利用內視鏡的顯微手術,傷口較傳統的小,且可減少破壞中耳腔的結構;但需要相當細的內視鏡,及較低的熱強度,以避免熱傷害。呂宇城醫師說,病患耳膜如破損太大或其他特殊因素如耳道狹窄等,仍須由主治醫師仔細評估,並經討論後,再決定治療的方式。

》》立即加入【NOW健康/健康傳媒】FB粉絲團,掌握健康資訊零時差!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