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耳疾
-
講座報名/面對重聽、耳鳴與暈眩 耳鼻喉專家教你解方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596耳鼻喉科權威醫師李宏信指出,耳鳴、暈眩、重聽是常見的「內耳疾病3兄弟」,其中導致重聽的原因很多,除了先天性因素之外,老年人重聽多因為老化及耳鳴造成,特別是三高容易引起血管病變,膽固醇過高、糖尿病患都應特別留意,更是高血壓的危險因子,另外也與腦中風、失智症有密切的關係。 -
溫差大恐引發自律神經失調! 致使耳鳴、眩暈症狀加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259溫差影響人體有多大呢?李宏信醫師指出,一方面基於熱脹冷縮的原理,在氣溫驟降時,會使血管劇烈收縮;另一方面,人體為了應付忽冷忽熱、變化劇烈的氣溫,必須不斷消耗能量來調節體溫,容易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而自律神經紊亂也會進一步造成血管收縮,相當於雙重打擊,考驗民眾的血管健康與彈性。 -
北榮積極發展智慧醫材 應用AI診斷肺高壓、視網膜病變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945由台北榮總與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共同舉辦的「智慧醫療實地訪查諮詢會」,在9日假台北榮總醫療創新中心(CiC)舉行。衛福部食藥署簡任技正吳亭瑤說明,近年來智慧醫療發展快速,不同臨床需求衍生之醫療技術日益增多,研發團隊對於法規標準等資訊較為缺乏,本次活動希望了解臺北榮總人工智慧醫材的應用,提供研發團隊專業諮詢協助,確保醫材使用的適法性與安全有效性。 -
當耳鳴合併耳悶持續未改善! 醫示警:1癌症恐找上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210搭飛機的時候、在高樓大廈搭電梯的時候,人們通常會因為氣壓的變化而感受到耳悶、耳鳴的症狀,短暫的症狀可以用吞嚥來恢復正常;有些人卻是因為疾病,長期受到耳鳴的困擾,常見會造成耳鳴的疾病像是中耳炎,就像感冒一樣,經過藥物治療很快就能痊癒。不過,專業耳鼻喉科醫師提醒,還有一種疾病恐怕是耳鳴族群萬萬料想不到,那就是令人聞風喪膽的癌症之一「鼻咽癌」。 -
耳鳴非小事!恐伴隨暈眩、重聽 醫揭內耳3大疾病關聯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053你是否曾在夜深人靜時聽到嗡嗡的耳鳴聲?1名48歲的中年男子,因長時間忽視耳鳴症狀,嚴重時甚至會產生暈眩、天旋地轉,需躺在床上休息超過半天才可能稍微恢復,因此常不敢外出,讓他的生活品質大受影響,經檢查才發現是罹患了「內耳疾病3兄弟」3大病症。耳鼻喉科權威醫師李宏信指出,耳鳴、暈眩、重聽是常見的「內耳疾病3兄弟」。耳朵的結構從耳界(肉眼可見的耳朵部位)向內延伸,可以分成外耳、中耳以及內耳3大區域。內耳位於中耳的上方、旁側,內耳的構造長得像個蝸牛體,也如同蝸牛般有觸角形狀,內耳蝸牛體呈現出3個觸角狀稱為「三半規管」,也就是蝸牛體的部分受了傷,便會產生暈眩感。 -
網購詐騙多!名醫肖像遭盜用賣假藥 治療耳疾沒有仙丹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07李宏信醫師指控,有許多不肖業者盜用他的照片移花接木,將西醫治療藥物改成斗大的「草本藥物治療耳鳴」、「耳聾痊癒」等字樣,搭配一系列假案例,企圖藉此增加假藥可信度,販售給耳疾患者,但耳疾並沒有仙丹可以快速治療痊癒,舉例來說,突發性耳聾在醫學上的定義是指3天以內、連續3個聲音頻率發生超過30分貝聽力喪失的急症,需把握發病後的7天黃金治療期,拖愈久治療效果愈差,且治療方式是循序漸進,需經過醫師診斷給藥,並非來路不明的藥物就能治癒。 -
聽力影響大腦?耳鳴患者置之不理 研究:恐增失智風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448臨床上有不少病人聽力恢復後,耳鳴眩暈的後遺症卻接踵而來,也有患者納悶:神經發炎受損能恢復嗎?李宏信醫師分析,現在醫學進步,除了脊椎損傷可嘗試進行幹細胞再生醫學,手斷也可以利用顯微手術將血管神經接起來,同理而言耳鳴透過藥物治療也能使神經復活增生而恢復正常。 -
突發性耳聾幾乎發作於單耳 錯過黃金治療期恐喪失聽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528造成突發性耳聾的主因有內耳血管阻塞、病毒感染,前者發生機率最高的為三高患者,後者則以皰疹病毒(HSV)最為常見,其餘少數個案可能是外力傷害造成,如外力撞擊、鞭炮聲、煙火,及自體免疫疾病使正常細胞遭受破壞,其他包含癌症、細菌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