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緩和醫療
-
心臟衰竭患者再住院率高 奇美跨領域團隊提出改善方案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771行政院衛生署(2017)統計每年台灣因心臟衰竭而住院者約有2萬人,若無適當治療,3個月內再住院率高達30%,除了影響病人自己的身心靈,反覆入院亦加重家庭及健保財政的負擔。心臟衰竭病人常反覆入院的原因主要為缺乏疾病認知,以及自我照護能力。目前治療指引強調跨領域個案管理模式,透過連續性照護計劃來提升照護品質,有助於縮短住院天數、下降再住院數及減低醫療總費用。 -
自己的人生自己作主 世界安寧日盼推動緩和醫療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547世界安寧日於2005年正式由英國Help the Hospices組織促成,全球共有500多個國家,將「世界安寧日」訂在每年10月第2個星期六,由世界安寧療護聯盟(Worldwide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Alliance)訂定不同主題,號召全球發展安寧療護的國家及地區,以不拘形式、規模的宣導活動向各界傳達對安寧療護和善終的心願與堅持。今年度世界安寧日主題為「緩和醫療:我的醫療,我作主」,期待安寧療護的推展能讓全世界看得見。 -
善終《病主法》仍不完善 僅1家預約時即可安排諮商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920《病人自主權利法》於今年年初上路,具備完全行為能力的人可以預立醫療決定,如果符合末期病人、不可逆轉昏迷狀、永久植物人狀態、極重度失智等條件,就可以依照原先預立醫療。醫療機構或醫師在經過2位具相關專科醫師資格之醫師確診,並經緩和醫療團隊至少2次照會確認,得依其預立醫療決定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之全部或一部。 -
親友推薦的偏方真的有用? 用藥前先釐清這3項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722中醫師王瑜婷說明,大部分癌友都會對放療、化療、標靶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感到焦慮,以致想尋求其他偏方,建議病友在使用前,應該先充分了解自己的「腫瘤期別」外,「自己的體質」、「藥物的性質功效」。 -
國內第1例孕婦肝臟移植 術後成功誕下寶寶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325林口長庚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李威震表示,肝臟移植手術複雜且屬高風險,如果在懷孕的狀態下進行,另需考量胎兒的安全性,確保術中胎兒心跳、血壓穩定,否則可能導致胎死腹中。不過查閱國內外文獻,孕期中接受肝臟移植手術者,全世界只有5例,其中僅2例順利生產,台灣過去也無這種案例。由於難度極高,一般不建議孕婦接受移植手術,而是直接引產。 -
譚艾珍攜女預立醫療決定 彼此見證不留遺憾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2555譚艾珍和女兒歐陽靖一起預約台北慈濟醫院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與弟弟、侄兒一同了解《病人自主權利法》的精神與條文規定,並互為見證人,完成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譚艾珍表示,自己和女兒都簽署了DNR(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在《病人自主權利法》公布後,了解這是一部完全以病人為主體的律法,更完善的讓每個人提早為自己的臨終照護做決定。 -
病人自主權利法讓生命有尊嚴 3步驟預約善終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5296不管這輩子活得多精彩,人人都希望能「善終」。60多歲張女士,日前因小中風住院,目睹病房裡的生離死別,充滿了病苦與無奈,又想起過去嚴重失智臥床多年的先生臨終前的慘狀,她希望自己能有尊嚴地走完這輩子,醫師指出,傳統社會氛圍避談死亡,以致真正面對時顯得不知所措,或來不及與家屬溝通,造成諸多遺憾,而即將上路 -
台灣安寧緩和醫療簽署率高 受國際肯定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721為表揚推廣民眾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註記健保卡」宣導成效績優之醫療機構,衛生福利部於10月30日上午10時該部一樓大禮堂舉行表揚活動,頒發獎牌給40家醫療機構,肯定這些醫院對於推動安寧緩和醫療的努力,期望在以病人為中心的安寧緩和醫療照護網絡下,國人能夠重視自己善終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