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組織胺
-
寒冬進補!藥師推中藥膳改善手腳冰冷 泡腳足浴助暖身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113藥師公會中藥發展委員會副主委王儀絜表示,冬季手腳冰冷的原因,通常是心臟功能或血液循環發生問題所導致, 中藥對於手腳冰冷調養,重在補氣、補血,使全身血液循環順暢。藥師公會中藥委員會推薦新的進補藥膳「黃金蟲草羊肉湯」,加入當歸、黃耆、大棗、玉米和生薑,燉煮出清湯底的一道藥膳,提供民眾冬季進補的新選擇。 -
吃飽就躺平恐引火燒心! 食藥署揭胃食道逆流4大原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76胃食道逆流已成為現代文明病,一旦出現胃食道逆流便會出現胸口灼熱疼痛、嘔酸水、胃脹胸悶、喉嚨異物感、慢性咳嗽等症狀,看似都是小問題,卻會讓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工作表現變差。專家建議,除了要少吃過酸過辣等刺激性食物外、戒菸、少熬夜外,控制體重、腰圍、不要暴飲暴食,並少喝咖啡、酒、茶、碳酸飲料,才能遠離「火燒心」。 -
異膚青少年無法專注課業! 醫揭治療趨勢公開止癢5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6601異位性皮膚炎是一個會反覆發作,讓病友困擾不已的慢性發炎疾病,異位性皮膚炎就診第1名的問題就是搔癢,癢的時候有如上萬隻螞蟻在皮膚上爬,而且越抓會越癢,且全身都可能會發生,不少病患更因為搔抓導致破皮滲液,不僅可能導致細菌感染,更造成外觀不佳。 -
南投民眾烹煮食用河豚1人中毒死亡 河豚毒素不容輕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6906食藥署提醒,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加熱亦無法將毒素破壞,主要存在於河豚卵巢、肝臟、腸、皮膚甚至肌肉組織中。通常於食用後10至45分鐘產生唇舌發麻、手麻、腳麻、頭痛、眩暈、嘔吐等症狀,嚴重時則可能導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死亡率約為61%。 -
秋季急性蕁麻疹恐找上門 食藥署:忌搔抓可先冰敷止癢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77時序入秋,急性蕁麻疹也伺機而動,一旦接觸誘發因子,皮膚馬上出現許多疹塊,而且越抓越嚴重,該怎麼辦呢?食藥署說明,秋季溫、濕度變化大,皮膚容易乾燥敏感,一旦接觸過敏原,如蝦蟹、堅果、酒精、塵蹣、染髮劑等,就可能誘發急性蕁麻疹。當急性蕁麻疹發作時,人體免疫反應會釋放組織胺,造成血管擴張、組織腫脹,產生形狀不一的凸起疹塊,有些人甚至會有搔癢感。 -
全台異膚大調查募集 結合治療型衛教醫病共同面對疾病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428異位性皮膚炎是一個會反覆發作,讓病友困擾不已的慢性發炎疾病,平日細心照護肌膚和用藥不可忽視。從擦的外用藥膏、吃的抗組織胺、免疫抑制劑和小分子藥物,以及打的生物製劑等,異膚的治療用藥至少10多種;然而病友對治療效果是否滿意、會不會常換藥,是醫界一直不太清楚的謎題。 -
藥駕危機!駕駛開車前吃這些藥 副作用恐增事故發生率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13「酒駕」事件不斷,引發天怒人怨,但「藥駕」意外卻可能遠高於「酒駕」,《趨勢民意調查》發現,3成5的駕駛每週服用至少1種可能造成危險駕駛的藥物,為此,台北市藥師公會將藥物分為4級,其中安眠藥物、某些肌肉鬆弛劑、精神藥物、抗焦慮藥物為紅色警戒,開車前千萬不能服用這類藥物,以免引發車禍意外。 -
秋老虎發威氣溫居高不下! 遠離熱傷害「藥」特別小心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106在高氣溫、高濕度的環境下,當汗水無法順利排出體外,或體內缺水而導致排汗散熱不足,會讓體感溫度隨著上升。若有服用利尿劑、抗精神病藥劑、抗組織胺、抗乙醯膽鹼等藥物的民眾,此類藥物會引起血管收縮,抑制排汗,降低散熱的功能,進而增加熱傷害發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