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第2型糖尿病
-
打破成見! 研究指出多吃乳製品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2569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於報導指出,在1項研究中發現,食用更多乳製品的人比那些吃比較少乳製品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來得更低。 -
騎單車好處多! 心臟病、癌症和死亡風險都低於開車族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531英國劍橋大學的Richard Patterson和倫敦帝國學院的Anthony Laverty指出,眾所周知,有許多人都沒有足夠的運動,這與全球每年320萬至530萬人的死亡有關。而我們知道,運動對健康有益,包括能夠降低罹患心臟病、第2型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甚至是憂鬱症的風險。 -
新冠肺炎衝擊糖友 醫師提出後疫情時代糖尿病照護攻略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257新冠肺炎席捲全台,每一天、每一日傳統及網路媒體不斷地報導染病、死亡的消息,在慢性病友尤其糖尿病友間,成為異常關注的焦慮點。病友們都知道自己是高風險,但在防護疫病的同時,一部分的病友卻忽略了本身慢性病照護的基本功。 -
水果含豐富維生素 研究:每日2份有助降低糖尿病風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451如何才能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新的研究發現,多吃水果也許有幫助,1項澳洲的研究表示,每天吃2份水果,可以降低36%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機率,研究發表在《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
國人10大死因有8項與肥胖有關 慢性病與新冠風險大增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2770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病包括第2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退化性關節炎、癌症、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孕症、胃食道逆流等。而109年台灣國人10大死因中有8項與肥胖相關,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 -
夜貓子請注意! 晚睡晚起的生活習慣恐增加慢性病風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29雖然肥胖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但新的研究指出,如果有熬夜的習慣,罹患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就顯得特別高。這個發現源自於對 172 名中年人的睡眠模式和疾病的比較,這是義大利正在進行的肥胖預防研究的一部分。 -
研究發現:糖尿病前期患者 更應該注意心血管相關風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629糖尿病前期指的是血糖濃度偏高,但還不足以診斷為第2型糖尿病,但即使只是糖尿病前期,也千萬不能忽視它。因為最近有新的研究表示,糖尿病前期增加了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其他嚴重心臟問題的風險。研究在美國心臟病學會線上會議中發表報告,研究結果表明,不論是醫護人員或是患者,都需要預防糖尿病前期的發生。 -
小時候胖就是真的胖 年僅15歲就已70公斤確診糖尿病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70315歲小晴(化名),從小就是「白白肉肉」,高一入學檢查時身高164.3公分、體重70.5公斤,BMI為 26.12 kg/m2,空腹血糖高達296 mg/dL,經轉介至醫院後確診為第2型糖尿病,目前在兒童內分泌科規律治療中,病情控制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