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神經組織
-
罕病結節硬化症病徵多樣難診斷 白斑合併癲癇及早就醫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3286歲男童「柴柴」罹患結節硬化症,合併多重障礙疾病,多次住院,單身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科醫師王杏安在治療過程中,萌發母愛,認為「這世界上沒有人比她更適合成為柴柴媽媽」,決心收養,歷經3年繁瑣程序,終於在去年順利領養,成為沒有血緣的合法母子。 -
止痛藥別亂吃!藥師授安全用藥方法 貼布型有時間限制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4053民眾日常中可能會出現頭痛、牙痛、胃痛、生理痛、肌肉酸痛等不適症狀,這時服用含有乙醯胺酚的中樞止痛藥,或是選擇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皆是快速緩解的方法之一。 -
台灣腦庫正式啟動!台大與中慈合作 完成全台首例捐腦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060社會大眾熟知的是「器官捐贈」和「大體老師」,而「捐腦」是台灣腦庫成立後民眾的另1種選擇。捐腦是為了了解神經性疾病、研發藥物以治療更多神經性疾病的病友,作為台灣第1個收集腦神經組織的台灣腦庫,自成立後就密集和器官捐贈以及大體老師捐贈的相關團體密切合作,於113年3月初,台中慈濟醫院通知腦庫,有「運動神經元疾病」的病友,在得知腦庫成立的訊息後,除了原訂的器官捐贈外,也希望能捐腦,提供研究、發展治療此疾病藥物。 -
全台首個有法源依據腦庫臺大揭牌 創腦神經醫學新里程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6934臺灣第1個腦庫,於2023年11月5日上午,在臺大醫學院舉行「臺灣腦庫」的揭牌典禮。腦庫是蒐集往生後的腦神經組織,作為研發神經退化疾病的藥物,比如失智症、或是帕金森氏症;先進國家的腦科學研究,是國力強弱的指標之一,目前全世界有150多個腦庫。臺灣大學自2017年起,從無到有、歷經6年的艱辛努力。 -
老人重聽失聰耳聾有苦講不出 孤獨走進無聲寂寞的世界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545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隨著年紀增長,罹患重聽機率也會增加,如果發現有重聽現象,切勿抱持著治療無效的心態,而失去治療先機,建議就醫檢查,若出現聽力退化,及早發現及早服用藥物治療,是有治療及預防惡化的作用,目前有許多藥物之研發對預防重聽發生及惡化重聽的發生都是很有成效的。 -
造成耳鳴的原因比你想像多很多 這些危險因子恐埋禍根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632李宏信醫師坦言,內耳性耳鳴成因很多,有些耳鳴患者往返醫院看診,做了聽力檢查、斷層掃描檢查或是核磁共振,得到的答案卻是一切正常,是因為照不到神經破壞的情形,又因為精密的內耳構造出現異常,必須切片確定真正病因,這是往生解剖研究用的,因活人是不可以做的,因此在診所或醫院都無法檢查而了解病因。 -
牙齒咬斷只能拔掉?治療方式全看斷裂位置 這種最嚴重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3704牙齒斷裂是牙科門診經常面臨的情況,常見受損原因包含外傷、巨力撞擊、夜間磨牙、長期咀嚼堅硬食物、蛀牙、舊填充物不再支持剩餘的牙齒結構等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口腔醫學科主治醫師王君翎表示,臨床上會根據牙齒斷裂程度,從輕微的牙齒裂痕到整顆牙齒劈裂成兩半,治療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
巴金森患者手抖不能扣鈕扣 台大醫院「神波刀」助改善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234054歲葉先生在大約3年前出現手部顫抖跡象,診斷為巴金森病;因為沒有積極配合治療,未按時服藥,手抖狀況愈加嚴重,甚至連扣鈕扣都有困難。最後在台大醫院進行神波刀的聚焦超音波治療,能夠好好睡眠,也能順利扣鈕扣、拉拉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