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社會支持
-
台灣逾4成長者自評健康狀況差 憂鬱比例隨著年齡增加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254根據衛生福利部2024年的調查顯示,台灣65歲以上的長者中,有41.11%認為自己健康狀況不好;9.11%的長者獨居;4.39%經常感覺沒有伴(孤獨);6.5%經常「感到緊張、不安或煩躁」、5.4%經常「感到心情低落、沮喪或絕望」、5.34%「做事時提不起勁或沒有樂趣」、4.78%「無法停止或控制憂鬱」。調查也指出,隨著年齡增長,長者出現憂鬱傾向的比例增加,其中又以「做事時提不起勁或沒有樂趣」增加的幅度最大,達2.07%。 -
居家醫療穩住病情 研究:降低思覺失調症患者死亡風險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5937思覺失調症患者常因服藥順從性低、缺乏社會支持、病識感不足及社會壓力等因素而反覆住院,影響生活品質與疾病穩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領銜的社區暨居家研究團隊,運用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進行系列研究,發現居家治療對思覺失調症患者具有顯著益處。 -
台日韓專家齊聚共享 聚焦青少年「酒癮防治」支持網絡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951酒癮為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衛生福利部委託馬偕紀念醫院承辦的「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於今(114)年9月19日在臺北喜來登大飯店辦理「2025國際酒癮防治研討會」。本次會議以「從理論到行動:國際酒癮防治策略交流」為主題,邀集來自日本、韓國及台灣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酒癮防治政策、臨床模式、社區介入與青少年預防教育等面向,呈現一場兼具國際視野與在地行動力的防治交流平臺。 -
關注自殺防治!從沉默到關懷 多層次介入強化支持網絡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698每年9月10日的世界自殺防治日再次提醒大家,此議題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統計,自殺是全球15至29歲族群的第3大死因,其中73%的自殺事件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顯示自殺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國際自殺防治協會與世界衛生組織將2024至2026年的主題定為「Changing the Narrative on Suicide(改變自殺敘事)」,呼籲社會從沉默和污名的文化轉變為開放、理解和支持的文化,反映當前社會對心理健康議題應破除存在既有的誤解與偏見。 -
台大團隊打造全方位醫學級減重計畫 助你建立易瘦體質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856一位台大醫院減肥班學員林小姐分享:「我今年57歲,以前總覺得自己是『壯』,直到開始吃高血壓藥,才發現脂肪過多不是好事......」台大醫院指出,該學員從多次嘗試自我減重失敗,到成功減去8公斤、血壓藥可以減半,靠的不是節食、斷食或激烈運動,而是一場由台大醫院專業醫療團隊全方位陪伴的「行為轉變」。 -
東生華獲雙料肯定 從治療到助人實踐健康產業永續轉型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7410東生華製藥於2025 AREA(Asia Responsible Enterprise Awards)中,榮獲「社會公益發展獎」與「綠色領導獎」雙重肯定,成為亞太區少數能同時以環境與社會行動獲獎的上櫃生技公司。該獎項由亞洲企業商會主辦,為ESG領域最具指標性的國際評選之一。 -
台劇《忘了我記得》引起失智照護共鳴 網友揭5大難題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7610由秦漢、謝盈萱主演的Netflix台劇《忘了我記得》播出後迴響熱烈。劇中細膩描繪女兒照護失智症父親的歷程,情節觸動人心,更映照出失智照護的現實處境,讓廣大觀眾得以理解失智症照顧者面對的心酸與掙扎。《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半年內「失智症照護難題」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5大失智症照護難題有哪些。 -
愈老愈孤單?研究揭示晚年孤獨真相 臨終前孤獨感增加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7006社交連結對我們的健康非常重要,它會如何影響一個人臨終時的狀況?《刺胳針健康長壽》(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老年人孤獨感愈深,生命最後1個月就愈有可能出現焦慮、疼痛等不適症狀。這項研究的結果和過去普遍的認知有些不同。以前大家可能覺得,人們接近生命盡頭時,社交狀況就會一路下滑。但是這次的研究發現,老年人愈接近死亡,他們的社交情況會發生不同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