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磁共振
-
運動傷害使關節炎年輕化! 及早治療搭1療法早日康復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122關節炎的困擾不僅限於老年人,年輕族群由於長時間的運動傷害、過度重訓或長期姿勢不當等,也可能成為關節炎的受害者。光仁骨外科診所院長陳國光指出,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退化性關節炎在年輕人中的發生率逐漸攀升,特別是長時間進行粗重工作或是長期大量運動和重訓的人,掌握正確的認知並及早治療才能避免關節炎影響生活品質。 -
5旬婦右眼突看不見! 竟是罕見「惡性黑色素瘤」釀禍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7500嘉義1名52歲陳小姐在112年7月因右眼忽然看不見就醫,經當地區域醫院轉診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經醫師安排眼睛超音波、核磁共振檢查,診斷為「脈絡膜腫瘤」。中國醫藥眼底病尖端醫學中心主任陳珊霓說明,這是1種罕見且致死率高的原發惡性腫瘤,大多數黑色素瘤發生於皮膚,長在眼睛的個案較少見,在確認腫瘤無全身轉移後,於同年11月安排患者接受手術,成功保留眼球,也保存相當的視力。 -
婦人腰痛、頻尿就醫!檢出罕見膀胱肌瘤 全球僅250例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871長安醫院泌尿科醫師黃煒軒表示,這位病患起初因為腰痛症狀前往神經內科求診,被安排做核磁共振檢查,沒想到膀胱裡有1顆腫瘤,因此轉診到泌尿科。由於初步懷疑可能是惡性腫瘤,與病患討論後決定進行膀胱鏡腫瘤刮除手術,但手術當天卻發現跟一般的膀胱腫瘤不一樣,表面呈現平滑特徵,病理報告更進一步確認了這是1例罕見的膀胱肌瘤。 -
心臟衰竭警訊有哪些?若無法移植 可裝心室輔助器改善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065心臟衰竭可能出現多種症狀,例如心悸、胸悶、容易疲倦、活動會喘、躺平會喘、下肢水腫、夜間頻尿、記憶變差等,若已進展到晚期心臟衰竭,便要進行治療評估,除了考慮進行心臟移植,目前有另1個可行的方式是安裝「心室輔助器,其可植入體內的裝置,提供患者暫時性的循環輔助。 -
中年男下肢痠麻行走險跌倒 竟是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177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宇聖指出,椎間盤突出是脊椎神經系統很常見的疾病,每10人中就有1人一生中會遭遇,最常發生於30至50歲的民眾,且有家族病史、吸菸、體重過重、習慣久坐、和進行粗重活動的人都是發生椎間盤突出的高風險族群。 -
B肝帶原者未定期追蹤! 接受健檢後竟確診肝癌第3期
癌症新知 / 肝癌74591位是60多歲的B型肝炎帶原者,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都不敢來醫院,最近幾年也沒有追蹤肝臟情形,做了健康檢查後發現,甲種胎兒蛋白(AFP)升高到1,700多ng/ml,趕緊前往消化內科複診。由於甲種胎兒蛋白可以當作肝癌的指標,正常值上限只有到7.0ng/ml而已,醫師趕緊安排打顯影劑的腹部核磁共振(MRI)還有腹部超音波,結果發現了好幾顆肝腫瘤,配合著核磁共振結果,還發現病患的B肝DNA病毒量約有數百萬IU/ml,確認肝癌已經第3期。 -
這些名人因罹惡性「膠質母細胞瘤」離世 新療法現生機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11194約有3分之1腦瘤屬於原發性惡性腫瘤,其中一半為惡性「膠質母細胞瘤」,可以用「來無影、去無蹤」來形容此疾病,症狀為頭痛、語言障礙等,部分病友則完全沒有症狀,在接受健檢時,意外得知自己罹患腦瘤。 -
婦肌腱斷裂痛不欲生! 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侵蝕惹的禍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5131名45歲的家庭主婦怡君(化名),每日忙於照顧孩子及整理家務,2年前手指出現莫名腫脹,且常常起床時感到全身痠痛,多次就醫都無法緩解疼痛,後來連騎機車或打開醬油瓶都出現困難,讓她苦不堪言。後來轉診到風濕免疫科,經診斷確認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師檢查發現,她的手部關節異常突起,經骨骼肌肉超音波檢查顯示肌腱已因長期發炎造成嚴重侵蝕,造成伸指肌腱斷裂,最後決定手術開刀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