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研討會
-
台美事務委員會與AIT 簽署《醫衛合作瞭解備忘錄》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661衛福部表示,台灣與美國醫療衛生領域合作超過20年,包括新興傳染病、登革熱疫苗等研發,本次簽署《醫衛合作瞭解備忘錄》,除提高行政由台美衛生部簽署外,更將合作範圍擴大,包含全球衛生安全、傳染病防制、公衛實驗室、慢性病防制、健康促進、數位健康、健康傳播、衛生人力等領域。 -
新冠防制有疫苗才有希望 學者憂年底恐與流感一起流行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22應邀出席的防疫專家學者,一同分享台灣防疫經驗與未來展望,副總統陳建仁提出台灣將面臨7大挑戰,包含集體免疫力、移工、國貿、疫苗、流感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提出,如何解除邊境管制,與世界各國恢復往來,防疫與人群活動如何取得平衡,是未來不得不面對課題。 -
後疫情時代健康照護數位轉型 遠距醫療將成未來趨勢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228台灣第1個健康照護資源共享平台醫聯網,於7日下午2點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辦「後疫情時代—健康照護模式數位轉型研討會」,現場邀請台大公衛學院教授張睿詒等7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對國人就醫行為轉變、未來數位健康、遠距醫療發展走向等議題。 -
別再追「零」確診! 台大公衛:應找出無症狀感染者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977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根據學術期刊《Science》中研究發現,粗略統計新冠肺炎患者屬性,約38%有症狀出現,約46%是症狀前期個案,約10%是無症狀患者,約6%是環境暴露傳染個案。如果將無症狀與症狀前期相加,有超過56%患者,在沒有症狀或出現症狀前,就可能把病毒傳染給他人。 -
譚德塞指遭台人攻擊歧視 傳染病醫學生林薇公開回應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78盧醫師提到,譚德賽先生不該以不負責任的言語詆毀台灣,更呼籲擁有知名公共衛生學府博士學位的譚德賽先生既然擔任世衛總幹事,應當優先考量全球民眾的健康,而非政治。 -
鼻腔幹細胞突破困境 助脊髓損傷患者重新站起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881臺北醫學大學、教育部及科技部全球事務與科學發展中心共同合辦「第4屆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國際研討會」,北醫校友暨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在專題演講中發表脊髓損傷最新療法,患者透過手術合併幹細胞注射,將成功率提升至7成以上。 -
花蓮慈濟長照資訊系統 居家服務科技化節省人力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230慈濟基金會資訊處副主任陳靈均指出,長照資訊系統不僅具有雲端平台進行居家服務彙總與分析外,還能根據居家個案需求,運用行動APP,提供居服員媒合系統與行動式流程,將資訊化、行動化與專業居家照顧服務結合,提供「科技化、人性化、客製化」的創新長照服務型態。目前這套「慈濟長照資訊系統」已逐漸導入各縣市的慈濟長照體系。 -
耳鳴是生理退化警訊 研究:與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相關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835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國人易忽視的病症,睡覺時若口鼻呼吸氣流停止大於10秒就屬於睡眠呼吸中止症。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說明,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大腦無法在睡眠時獲得足量氧氣,導致排毒不佳,腦內堆積的蛋白質無法及時代謝,大腦就易引起發炎反應,導致患者昏沉甚至耳鳴,全身也會出現一堆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