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眩暈症
-
耳朵也會長皮蛇 帶狀皰疹恐致耳鳴暈眩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255李宏信醫師指出,帶狀皰疹引發耳鳴暈眩必須先針對帶狀皰疹進行治療,其治療原則是使用類固醇,降低病害之急性破壞內耳功能,可用打類固醇來做緊急治療,其治療療程大約7到14天。之後再服用促進內耳神經血流及神經復活再生的藥物,來針對已受損的內耳神經部分進行修復。通常眩暈可分為三階段:急診期、急性期、慢性期。急診期是當眩暈急性嚴重發作時,患者會感到天旋地轉、噁心嘔吐,甚至無法起床或站立,此刻只能打119利用救護車掛急診,患者通常經過打針、打點滴就可舒緩不少。 -
入秋好發眩暈症 當心中風前警訊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698一般人可能都有過頭暈的經驗,但多半稍作休息後即可恢復正常,對身體不會有太大影響。但眩暈則不同,通常眩暈患者本身會因感覺周遭景物明顯晃動而無法平衡,就好像時時刻刻在暈車、暈船一樣。眩暈也常伴隨有嘔心、冒汗、心悸、臉色蒼白等自律神經失調的反應,甚至有人還會暈眩到無法起床,進而影響生活。 -
中醫顧腎健腸胃 減緩小腦萎縮退化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772小腦萎縮症是一種逐漸退化的疾病,部分與基因異常有關,仍有部分原因未明。中醫師張賜興表示,小腦萎縮症好發於20至50歲之間,發病初期,年輕患者常會被誤診為是梅尼爾氏症而追蹤治療;老年人則可能朝向帕金森氏症或阿茲海默症進行治療,直到治療效果不佳,透過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影像和血液分析才進一步找到病因。 -
新婚人夫不堪房貸壓力 眩暈症找上門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596眩暈是臨床上常見的文明病之一,潛在病因很多,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說明,通常工作要求效率高、業績壓力大,若再加上睡眠不足、作息不正常、自體免疫失常、病菌感染等因素,造成內耳功能失調,都可能產生眩暈症狀;患者看診時常主訴莫名覺得地面或周遭物體圍繞自己轉動,或者誤認為自己的身體正在轉動或移動,以致感覺身體重心不穩,嚴重甚至會伴隨嘔吐。 -
前庭神經炎引發眩暈 眼震方向可辨別成因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8447台北慈濟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黃韻誠表示,前庭神經是內耳構造之一,屬於身體的平衡系統,如果發炎、病變,就容易引起極度眩暈症狀。發生原因以病毒感染居多,慢性疾病也會引起前庭神經元變性萎縮,導致反覆眩暈發作。
-
網球好手眩暈症退賽 醫:眩暈是現代文明病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81眩暈症之成因很多,並未能充分了解,人轉3、4圈後就會頭暈,即是正常生理現象,而常見於中老年人,因內耳生理功能退化,三半規管內積滿淋巴液而無法排出,故有時利用利尿劑來減低壓力,有利於淋巴液之排出而減壓,又若緊張、用腦過度、工作壓力、睡眠不足,會自律神經失調,而造成內耳血管過度收縮,影響血液、養分及氧之供給,則破壞內耳生理功能而常易復發,因此必須長期服藥半年,才能改善內耳功能,以達到不易復發的目的。 -
降暑氣吃冰配冷氣 中老年人慎防夏季眩暈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384早上坐不寧,半夜睡不安,眩暈說來就來。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師表示,眩暈的生理反應尤其好發於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由於夏日室內與室外溫差大,不少中老年人除了眩暈還伴隨耳鳴等症狀,這都是屬於內耳病變的一種。 -
眩暈症應接受治療 以免釀成永久性聽力障礙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388宏仁診所李宏信醫師說明,眩暈症其實是內耳病變所造成,因內耳淋巴水腫病變所導致的平衡失調,因此影響到聽力及平衡感,產生眩暈、站不穩、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這類病患通常是因為壓力過大、內耳血管過度收縮導致血流不暢、自體免疫失常、病菌感染等因素,引發內耳淋巴液腫脹,進而造成組織缺血壞死,甚至內耳神經因此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