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盜汗
-
乳癌化放療副作用好痛苦! 中醫採取食養調理協助緩解
癌症新知 / 乳癌2480乳癌病友因為接受西醫的化療而產生的假性停經症狀,容易潮熱、盜汗與心悸!以中醫的觀點來看,賴睿昕指出,是屬於陰虛血燥的體質,這時身體也是屬於容易發炎狀態,為了因應後續可能的手術、放化療,癌友的首要任務便是儲備體力,因為在治療過程中多半會伴隨噁心、嘔吐、腸胃不適、疲倦等副作用,在吃不下以前就該顧好營養,因此建議以優質蛋白搭配低脂高纖的飲食為原則。 -
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容易住院! 醫師破解迷思揭背後原因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610糖尿病族群不只要注意血糖過高,「低血糖」更是不容輕忽。嚴重長期的低血糖會導致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增加、認知功能受損。根據研究顯示,台灣約有3成服用傳統口服藥的第2型糖尿病人曾發生低血糖症狀。低血糖事件不但可能造成立即性危險,也會影響病人用藥治療的遵從性,增加血糖控制不佳的風險。 -
心肌梗塞猝不及防! 醫曝:出現心絞痛徵兆應高度警覺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897近年,不少名人因突發心肌梗塞而驟逝,例如台語歌王郭金發在舞台上演唱到一半時猝死、演員高以翔錄製大陸綜藝節目時倒地不起、知名導演明金成當爸爸1個多月後猝逝,以及上個月才離世的「鳳梨哥哥」簡義隆、柯賜海死因也都是心因性休克,實在令人不勝唏噓。其實心血管疾病是累積而來的,一旦發生往往猝不及防,不過專家指出,平時若能多加留意血管保健,讓血液循環通暢,是有助於降低心肌梗塞的機率。 -
立冬為補腎好時機!中醫師:採平補飲食 避免腸胃不適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736立冬養生適宜以平補方式,民眾料理時可選擇馬鈴薯、白蘿蔔、紅棗、香菇等食材,並酌量加入香菜、芥菜、青蔥、生薑等溫散風寒的食物,可防禦風寒的侵擾。另因氣溫劇烈變化,除了是流感、感冒的好發期外,也是三叉神經痛的高峰時期。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說,特別是40歲後的女性族群,有些人往往沒做什麼事情,其中一側的臉頰就突然感受到劇烈的痛,像是刀割、針刺般強烈。 -
本土+37196!死亡+78 30多歲男糖友確診6天後昏迷歿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00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21)日宣布新增37,196例本土個案,69例境外移入,78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年輕死亡個案為1名30多歲男子,無接種過疫苗,本身有在服用糖尿藥物,他因出現頭暈、痠痛、盜汗的症狀到診所快篩陽性,醫師開立Paxlovid服用後,以居家照護進行隔離,6天後卻在家中昏迷,經行政相驗無呼吸心跳,宣布死亡。 -
新增1例1歲童出現6大症狀住院 幼童MIS-C正式破百例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158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宣布新增例213例中症病患,73例重症病患,以及78例死亡個案;且新增1例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我國5歲以下幼兒MIS-C個案正式破百。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公布78例死亡個案,包含1例30多歲男性未接種過疫苗,有慢性糖尿病史;個案在10月10日發生頭暈、痠痛、盜汗等症狀,在診所快篩確診,醫師開立倍拉維後進行居家照護。然10月16在家昏迷宣告死亡;死因為心肺衰竭與新冠病毒。 -
女性3分之1歲月在更年期後渡過 專家提3秘訣改善不適
兩性關係 / 更年障礙3007更年期是生命中自然轉變的一個階段,許多人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而婦女大約發生在45至52歲。根據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50至54歲婦女約有8成、55至59歲婦女則有9成,有經期不規律或已停經的更年期變化,且停經年齡平均發生在50歲左右,表示女性有3分之1的歲月是在更年期後渡過。 -
全民心運動!首重三高控制 醫師提醒:有徵兆及早就醫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9737有三高困擾的民眾容易引起一身病痛,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會透過血液漸漸影響到人體的心臟、腎臟甚至是腦部等各個器官,日前健康傳媒與東生華製藥聯合主辦的衛教公益講座,特別邀請臺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醫師、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范珮宜、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魏丞駿,分別以「心絞痛怎麼辦、高血脂預防與治療、高血壓治療趨勢」3大主題來與民眾分享相關的知識,希望當身體出現警訊時,大家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