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癌症病患
-
88歲阿嬤不宜開刀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癌新突破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55高齡88歲的楊女士3年多前被診斷為肺癌第一期,因年事已高且有心臟疾病,外科醫師認為不適合開刀,因此安排楊女士接受「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楊女士陸續5次放射手術治療,分5天完成,每次進行15分鐘,不需住院及用藥。追蹤3年來控制很好,經影像檢查也顯現原發部位已無腫瘤,未再復發。 -
活動假牙搭配人工植牙 享受美食不間斷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2360楊梅天成醫院牙科部黃韻璇醫師表示,疏於牙科保健及治療的國人常有大範圍缺牙區域,日後必須依賴活動假牙或固定式植牙幫助咀嚼及恢復美觀。然而固定式植牙須要大量植牙,費用高昂,並非人人能負擔。活動假牙有適應問題,帶來諸多不便。目前可利用少數人工植牙提供良好支撐力,增加活動假牙穩定度,既較全口固定式植牙節省開支,也提昇活動假牙使用滿意度。
-
諾貝爾得主:多種維生素 阻礙癌患治療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006不過,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有DNA微生子之父之稱的詹姆士華生(James Watson)則提出警告,晚期罹癌患者若服用太多種含有抗氧化劑的維他命,將會阻礙自己的癌症療程。 -
癌症存活率提升救星:中醫自體免疫療法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853 -
胰臟癌治療新藥 台日聯手研發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47以往進行癌症治療時,除了掃除癌細胞,正常細胞也會受到波及,使得癌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僅產生不適情形,有些人因不敵強力治療而死亡。日本NanoCarrier Co., Ltd.董事長暨執行長中富一郎表示,目前研發的抗癌新藥NanoplatinTM,是運用NanoCarrier的先進「奈米微胞技術」,將藥物化為小分子形式運送至癌細胞,使治療過程不傷害正常細胞,並緩慢釋出藥性,同時藥物在血中濃度也能維持在一定範圍。 -
女性中風成因 二手菸多於吸菸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8台灣腦中風學會陳威宏秘書長表示,國內20歲以上民眾每千人就有14人診斷出中風,推估全國中風患者約有25萬人。其中男性(1.6%)高於女性(1.2%),且隨年齡增加而遞增,65歲以上老人每15人更有1人曾經中風。 -
罹癌後自殺風險高 心理師助癌患迎向光明面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807周甲錡醫師指出,隨著疾病進展、身體疼痛程度變化、生活品質變差合併對社會心理壓力適應不良的反應,會導致癌患適應障礙、失志、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或自殺問題的發生。有研究顯示,與病魔纏鬥的過程中,約47%符合精神疾病,最多是適應障礙症,佔有精神疾病診斷的68%,憂鬱症還達到13%。 -
癌因性疲憊威脅癌友 黃耆萃取物可改善
癌症新知 / 抗癌鬥士2436雙和醫院副院長賴允亮表示,癌因性疲憊症是因癌症或癌症治療所造成生理、情緒與認知功能的持續耗竭,無法藉由休息獲得緩解,對患者影響甚至超過疼痛、暈眩與憂鬱。癌因性疲憊症發生並沒有特定期間,癌症診斷初期就可能會出現,末期癌症患者的盛行率更高達6至9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