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癌前病變
-
口腔癌為青壯男常見癌症第4名 口腔黏膜白斑是警訊
癌症新知 / 口腔癌2286口腔癌發生率和死亡率是男性癌症排名的第4位,且是青壯年(22到45歲)最容易罹患的癌症。 -
新冠疫情以來癌篩人數少近120萬人 國健署籲5癌篩檢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108新冠疫情爆發迄今已逾2年半,許多民眾擔心染疫,而不敢就醫或接受癌症篩檢,國健署統計,110年4癌篩檢人數為388萬9310人,而108年篩檢總量508萬303人,整體減少了119萬993人之多。 -
把握HPV疫苗「黃金接種期」 9到14歲男女接種能防癌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40857只要打2針,就能大幅減少青少年罹患癌症的機率。多位兒科醫師齊聲呼籲家長陪同青少年接種HPV疫苗,並分享全球對HPV疫苗的研究與接種狀況。 -
吞嚥卡卡、乾咳是罹癌警訊! 1壞習慣拉近食道癌距離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621新竹台大分院肝膽腸胃內科施文廸醫師說明,食道癌初期症狀就是單純的胃食道逆流。有些人吃東西有異物感、吞東西會感覺卡卡。有些人常覺得喉嚨乾癢,需要喝水才能稍微改善。有些人會覺得咽喉緊縮,尤其喝熱茶、熱湯,整個上腹到喉嚨不舒服。有些人會反覆咳嗽、常需要清喉嚨。 -
不只是口號! 落實「6分鐘護一生」拒絕子宮頸癌纏身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3027子宮頸癌防治最好的方式就是抹片檢查,透過規律的檢查,子宮頸癌發生率和死亡率可降低約7成。國民健康署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每年約200萬人接受服務,其中發現約1,200名子宮頸癌個案及約12,000名癌前病變個案,經治療可以阻斷疾病進展。 -
當嚼檳榔成為社交應酬需要 63歲工人罹患口腔癌喊後悔
癌症新知 / 口腔癌3053許多人常常把檳榔當作交際應酬的工具,擔心自己若不一起嚼檳榔,會產生人際問題,久而久之,便增加了罹患口腔癌的風險。 -
卵巢癌確診多晚期治療棘手 阻止腫瘤血管新生延長存活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6212美國癌症治療指引2021年最新版已強烈建議,晚期卵巢癌病患手術治療後,應積極藥物治療,先使用化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後續可再採取「停用化療,不停標靶」策略,繼續使用標靶藥物,以鞏固治療效果,幫助延命。 -
全民抗疫也要防癌 疫情降級不忘口腔黏膜檢查防口腔癌
癌症新知 / 口腔癌77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於防疫期間做好全防護,抗疫也要防癌,呼籲有菸檳習慣的人拒絕使用檳榔、菸品外,符合口腔癌篩檢資格尚未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者,記得於疫情緩和後,要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