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瘜肉
-
從小奶奶餵 21歲中國青年胃癌末期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442侯曉華說,中國大陸人口感染幽門桿菌的比例為40%到60%,兒童感染率高,感染幽門桿菌的兒童,不僅發育受到影響,連帶未來罹患謂癌的機率也比常人高上4到6倍。但並非只要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會演變為胃癌。演變成胃癌與患者自身的遺傳背景、易感體質等有一定的關係。,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眾多,但胃癌發病率僅為萬分之3.5。 -
大腸癌篩檢換獎金 悠遊卡加值150元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308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林莉茹表示,100年全國大腸癌發生人數達1萬4087人,其中臺北市有1847人,全國罹患人數較10年前增為2倍,平均每天有39位國人罹患大腸癌,男性大腸癌發生率為女性1.4倍。 -
平時多費心 大腸直腸癌退散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954廣義的大腸包括結腸和末端的直腸,結腸又可分為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及乙狀結腸。大腸癌有2/3的機率發生在人體左半部的直腸及乙狀結腸,而大腸癌的成因除了基因遺傳之外,絕大多數是生活及環境條件所影響。抽菸喝酒、攝取紅肉及動物性脂肪會增加罹患風險,若要預防可多吃高纖維的蔬菜、水果,並維持適當的運動。 -
長期依賴胃藥 胃癌恐已悄悄上身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299衛生福利部統計顯示,在2012年的癌症中,胃癌排名第6位,佔主要癌症死亡人數的5.5%,平均每1萬人就有1人死亡。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邱展賢醫師表示,早期胃癌往往無症狀,有時與胃潰瘍相似,也因此,當有異狀時,胃癌常已中、晚期,有消化不良、腹脹、沒食慾、上腹疼痛、噁心、反胃、胃灼熱感、疲倦、體重減輕、貧血、解黑便等情形。 -
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 遠離大腸癌威脅
癌症新知 / 腸癌3289陳冠仰醫師說明,大腸癌主要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致,若能早期發現,將瘜肉予以切除,即可避免大腸癌的發生。臨床統計顯示,0期到1期的大腸癌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一旦病情延至第3期,5年存活率則下降到6成以下,可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相當重要。
-
久聞異味不散 恐為黴菌性鼻竇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636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邱贊仁表示,黴菌性鼻竇炎分為「侵襲性」及「非侵襲性」二類,前者好發於免疫力差的病患,後者原因不明,兩種皆有黴菌在鼻竇內孳生,造成鼻竇黏膜發炎,產生瘜肉變化,部分患者伴隨細菌性感染,產生鼻膿。 -
嗜肉飲食不健康 20歲女子篩出瘜肉
癌症新知 / 腸癌51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指出,分析94到101年共7萬8569名民眾的大腸鏡健診數據,結果顯示連續8年國人腸道異常問題的冠軍皆為瘜肉,且8年來發現率年年攀升,原本每4人中發現1人有瘜肉,現增加為每2人就有1人有瘜肉。由於瘜肉有引發腸道癌症的可能性,顯示瘜肉問題已是國人腸道健康的最大隱憂。
-
去年大腸癌篩檢呈陽性 尚有2萬人未複檢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839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表示,國健局提供50至69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檢查。國內50至65歲民眾約550萬人,但去年卻僅有103萬受檢,僅佔五分之一,比率偏低,其中2萬3700人被篩檢出大腸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