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疼痛指數
-
全台凍起來慎防主動脈剝離 尤以這類型死亡風險最高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5834談到主動脈剝離,近來許多位名人因主動脈剝離而驟逝,讓人不勝唏噓。根據統計,每年大約100萬人中有5到30人罹患此疾病,發生年齡常見於40到70歲之間,是1種罕見但致命的心血管疾病。所以主動脈剝離到底是什麼?竟能讓人在短時間內喪命?民眾又該如何預防? -
身體疼痛難眠刺激療法獲得解決 男子終於一覺到天亮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5241賴先生自述,10多年前發現自己罹患了脊髓空洞症,接受過多次手術來改善雙手僵硬及攣縮的情況,但左手掌至手肘部份的疼痛狀況依舊沒有改善,不僅每天睡不到6小時,睡眠期間也經常被左手痛醒,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嘗試各種止痛藥都無法止痛,「幾乎用到最大藥量」,令他苦不堪言。 -
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恐致頸因性頭痛 6招遠離頸椎症候群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7522個月前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求診,經針灸與舒筋手法治療3周及衛教正確姿勢後,頸部痠痛感大幅減輕,疼痛指數從7分降到1分,手臂到手指的麻痛感及側邊頭痛皆已消失,再也不需服止痛藥,重拾良好的生活品質。 -
生產不再像「卡車壓過」 疼痛指數1分也能「自然產」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5001蕭國明表示,以往無痛分娩流程,必須等待子宮頸擴張至4指左右,才能夠使用硬脊膜外麻醉,當子宮頸全開準備生產,就要停止麻醉,讓產婦恢復痛感,能夠腹部用力產出嬰兒,原本用意在於,讓產婦能有痛覺,加上能夠出力,比較容易讓孩子出生,但在臨床經驗來看,生產過程都麻醉,也不會明顯提高風險。 -
怕照大腸鏡錯失治療良機 水大腸鏡減輕疼痛感新選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461謝毓錫醫師表示,許多民眾害怕大腸鏡檢查疼痛,又擔心麻醉風險,未能及時接受檢查而錯失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大腸癌的時機。因為健保沒有給付內視鏡麻醉,台灣大腸鏡檢查很多都是以無麻醉的方式進行。其實在有經驗的醫師手中,大部分患者做大腸鏡時不需要麻醉即可完成。 -
癌友使用止痛劑難免副作用 介入性治療有助減輕疼痛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988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癌症存活率也跟著提高,亦代表著臨床上須處理病患頑固性癌症疼痛的機率越高。疼痛對癌症患者生活品質影響甚鉅,然而並非所有的癌症病患都會經歷疼痛,且原因也不盡相同。 -
為搶購口罩機車騎士不慎摔車 鈦金屬矯正復位恢復快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5647收治這名個案的國軍台中總醫院胸腔外科醫師謝志明說,這名個案就醫前已經在診所看過,也服用了止痛藥控制,但疼痛狀況還是持續所以轉到大醫院來。檢查後發現,病人因為肋骨多處骨折已經造成了嚴重的氣血胸,所以才會出現疼痛、喘不過氣的症狀,所幸及時就醫,否則恐引發敗血症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
企業女強人敵不過皮蛇神經痛 中醫治療擺脫病痛糾纏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8839帶狀疱疹俗稱為「皮蛇」或「飛蛇」,根據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統計,每年約有13萬人感染帶狀疱疹就醫。帶狀疱疹主要是水痘病毒潛藏於背根神經節或腦感覺神經節內,病毒被再度活化而引起的病症,其中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患者約僅1%至2%,病因主要源自於勞累、失眠、感冒導致身體免疫功能下降,又與年齡老化、感染或接受化療等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