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男性
-
肥胖與心臟病的距離! 肥胖恐造成心肌損傷甚至心衰竭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8019大家都知道,肥胖會增加患高血壓或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而這些疾病又會進一步導致心臟病。然而,最近的研究發現,肥胖本身不僅僅是心臟問題的「幫凶」,過高的體重可能會直接對心肌造成傷害甚至心衰竭。肥胖對心臟健康的威脅不容忽視。即使沒有高血壓、高膽固醇或糖尿病等明顯的心臟病等危險因子,肥胖本身也可能對心肌造成隱蔽的損害,增加心衰竭的風險。郭志東醫師呼籲,重視體重問題,並採取積極的措施來保護心臟健康。通過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戒煙限酒和管理壓力,可以有效控制體重,降低心臟病的風險。 -
健保擴大給付3癌症標靶用藥! 精準治療有助抗癌延命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2004精準抗癌再進化,助攻「健康台灣」!今年6月起,衛生福利部健康保險署正式擴大給付PARP抑制劑於卵巢癌、乳癌及攝護腺癌,落實「基因檢測-精準用藥」的抗癌政策。對此,台灣癌症基金會攜手台灣婦癌醫學會、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台灣乳房醫學會與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肯定健保署精進癌症治療策略,並表示這不只是達成與國際接軌的新里程,更有助關鍵時刻讓癌友們用上對的藥。 -
突破晚期攝護腺癌治療瓶頸! PSMA抗原檢測診療合一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1051774歲的服飾業退休老闆蔡先生,早年健檢發現PSA偏高,誤信只是尋常的發炎,拖了4年,再次因「蛋蛋緊緊的」就醫,檢查已是轉移性攝護腺癌,癌細胞轉移全身,陸續接受手術與荷爾蒙藥物等治療,但治療一段時間後,病症惡化,屬於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幸好後來透過更精準的PSMA正子造影檢查,發現適合接受精準放射標靶治療,第一次治療後便明顯緩解疼痛、精神恢復,不僅重拾日常,更在高爾夫團體賽中奪冠。他以自身經歷呼籲:攝護腺檢查不可忽視,及早發現才能守住健康人生。 -
長期疲累又查不出病因? 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上身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782你是不是經常覺得疲倦不堪、睡再多也沒用?小心這可能不是單純的累,而是「慢性疲勞症候群(CFS)」在作怪。醫界對「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診斷標準相當嚴謹。根據定義,必須出現至少6個月以上無法解釋的極度疲勞感,而且無法靠休息緩解,還必須排除其他可能導致疲勞的疾病(如肝炎、甲狀腺功能異常等),才能確診。 -
丹娜絲過後上週高雄新增6例類鼻疽本土病例 其中2人亡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790丹娜絲颱風過境南部地區,疫調顯示,上週6例類鼻疽本土病例,均居住於高雄市,其中2人死於類鼻疽併發肺炎及敗血症,另4例仍在住院治療中。丹娜絲颱風過境帶來大量降雨及驚人風力,羅一鈞提醒,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及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透過接觸傳播、吸入性感染等管道,以致颱風後1個月內確診個案明顯增加。由於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感染後重症機率較高,提醒上述高風險族群,如有發燒、咳嗽等症狀應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 -
關節退化換全人工膝關節? 條件符合可選半人工膝關節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562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主要是把受損的膝關節移除,換上人工關節,以減輕疼痛並恢復行動能力。梁峻銘院長說明,全人工膝關節和半人工膝關節的差別在於,全人工膝關節會放置1塊完整墊片,直接固定在脛骨元件上,重新設定角度、排列下肢活動關節;半人工膝關節僅置換受損部分的關節軟骨。牛津半人工膝關節放置仿人體半月板的活動式墊片,可前後滑動,重新打造可活動式的關節面,有助於恢復關節自然彎曲角度,符合人體工學。 -
邰智源揭「難瘦」真相! 這2大不可控因素讓你好難瘦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15153肥胖就是一種疾病,除了多吃、少動等錯誤生活習慣之外,其背後其實藏有許多意志力無法改變的2大「不可控因素」,其中,無法控制想吃的衝動?腸道荷爾蒙與大腦的溝通失衡,可能會增加你的食慾;此外,持續處於高壓會刺激皮質醇分泌,造成脂肪堆積。因此,建議BMI大於27的民眾應積極就醫,諮詢專業醫師,找出肥胖原因,千萬不要自己減重,以免減出問題。 -
新冠疫情趨緩比前1週下降36.1% 但重症及死亡仍偏多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631新冠疫情持續下降,上週新冠門急診就診2萬9007人次,比前1週下降36.1%,但重症及死亡病例數仍偏多,疾管署疫調顯示,7月8日至14日新增114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32例本土死亡病例。上週最年輕死亡個案為南部40多歲男性,患有神經系統、心臟等慢性病史,長期臥床,陸續接種6劑新冠疫苗,但是最後1劑是去年2月施打XBB疫苗,並未接種最新JN.1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