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生育年齡
-
乳房X光攝影篩檢率高 把握45到69歲免費檢查
癌症新知 / 乳癌3819近日有媒體報導,提及30歲以上的婦女,可用乳房超音波來替代乳房X光攝影。但台灣相關本土研究顯示,即使是對於較年輕的女性,乳房X光攝影的敏感度仍比乳房超音波高,能偵測到非常早期的乳癌,甚至發現有可能是原位癌的鈣化點,且乳房超音波很容易受到不同操作者的影響,在偵測鈣化點時的敏感度也較低。 -
乳癌防治不分年齡 恩主公醫院釋出免費篩檢
兩性關係 / 女人幫4158根據衛福部統計指出,每年有逾萬名女性罹患乳癌,且初次診斷為女性乳房惡性腫瘤者,44歲以下的女性佔罹患乳癌者近兩成。恩主公醫院外科部副主任劉曉東表示,患者如本身的BRCA1或BRCA2的基因變異較多,且因年輕,腫瘤細胞表現較活躍,容易受賀爾蒙影響,新增的血管也較旺盛,而癌細胞也越容易轉移,因此年輕女性罹患相同期別乳癌的死亡率較年長女性高,年齡每下降1歲,死亡率增加4至5%。 -
未婚熟女經痛血崩 達文西手術除瘤保子宮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493子宮肌瘤是婦女最常見的腫瘤,尤其生育年齡婦女大約30%至50%都可能會有,推測是受到雌激素刺激影響而長出。 -
高一少女餐餐喝奶茶 體內嚴重缺鐵疲憊頭昏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502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周明文表示,鐵在人體主要的功用是形成紅血球細胞內的血紅素,可攜帶氧氣至身體的各部位,也協助帶走二氧化碳。缺鐵是身體中鐵含量不夠生理的需要,或是鐵的庫存不足。缺鐵可能會導致貧血,但存在著時間的上落差,因此有些人已經缺鐵,也出現症狀,血紅素卻還在正常範圍。
-
卵巢癌元凶找到了 褪黑激素可預防腫瘤發生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2255花蓮慈院婦產部主任朱堂元表示,卵巢癌當中最大宗、也最難以早期發現的是一種稱為「高分化級別漿液性卵巢癌」,原發部位在輸卵管而非卵巢,病灶微小,只靠手術切片才能看到,估計要潛伏10至20年後才轉移到卵巢、腹膜發病。 -
婦人迷信偏方延誤治療 子宮肌瘤導致嚴重貧血
兩性關係 / 女人幫2246根據統計,30歲以上婦女,二成有子宮肌瘤問題,40至50歲女性盛行率更是高達五至八成。在子宮肌瘤患者當中,約有三分之一會發生不正常出血的症狀,因貧血、精神不濟而影響生活。 -
化療恐失生育力 乳癌患者凍卵求「生」機
癌症新知 / 乳癌149「乳癌年輕化,越來越多年輕病患擔憂化療會影響生育能力。」台北醫學大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杜世興表示,生育年齡的乳癌病患接受化療,有可能會破壞卵巢功能,造成暫時性停經,部分甚至會演變為永久性停經,損及生育能力。 -
子宮斷兩半經縫合 3年後仍順利產子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216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說明,許小姐與德籍丈夫定居達卡,在懷第一胎之前,就診得知子宮內約有2、3顆3公分大的肌瘤,當時國外醫師認為肌瘤不影響懷孕及生產,不料,懷孕後,肌瘤越長越大,讓她猶如懷了雙胞胎一般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