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生活習慣
-
遠離高血壓疾病!18歲以上每年至少1次 722測量血壓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354高血壓是普遍的慢性疾病,也是國人健康的「沉默殺手」。依據112年國人死因統計,高血壓性疾病位居10大死因中的第7位,影響國人心血管系統、腦部血管、腎臟等器官功能,引發心血管疾病、中風、腎臟病等重大疾病。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18歲以上的國人應定期量血壓,並記錄「722」血壓值,持續追蹤自身血壓數據,才能遠離慢性疾病、保障健康。 -
想生卻生不出來?醫曝男性不孕症達3成 恐無精症作祟
兩性關係 / 男人幫8098現代人婚後求子不順遂,並非都是女性單方面的問題!Netflix熱播台劇《童話故事下集》自上線以來掀起熱烈討論,劇中柯佳嬿、劉以豪飾演一對小夫妻,兩人面臨求子問題,嘗試各種方法、逼喝中藥、改變風水床位等,驗孕棒卻始終沒有出現「兩條線」,最後前往不孕檢查時才發現曾學友(劉以豪飾)患有「無精症」。專家指出,傳統觀念往往將生育困難歸咎於女性,事實上,男性因素占不孕症的比例高達3成。 -
無菸酒檳榔史也得口腔癌?非典型患者增 中醫辯證論治
癌症新知 / 口腔癌8873中醫治癌講求辯證論治,根據患者的體質與病症進行個人化調理,並透過中醫藥增強免疫力,提高身體對抗癌細胞的能力。不僅如此,中醫更運用現代生物科技,將中藥材濃縮萃取與微分化,使藥物能精準且快速到達病原點,阻斷癌細胞的養分通路,提升自體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進而消滅癌細胞,同時避免復發、轉移風險,且中醫藥治療過程中,對於精神體力及生活品質都會獲得很大的改善,且不必擔心副作用。 -
方大同病逝!曾因氣胸數度進醫院 醫揭氣胸高風險族群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6218金曲歌王方大同過世,享年41歲,據了解,他生前曾因反覆「爆肺」(氣胸)多次住院治療。醫師表示,瘦高型體型、吸菸者、頻繁劇烈運動或胸腔壓力變化、曾經發生過氣胸等均屬於高危險群,一旦出現氣胸,復發機率高達30%-50%,如果又吸菸,則氣胸機率高出22倍。 -
肌少症非老年人專利! 扭不開罐頭、體重減輕都是徵兆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789隨著年齡增長,是否有發現自己或是身邊的親人、朋友行動變得遲緩、體力下降,甚至容易跌倒呢?這些可能是罹患「肌少症」的徵兆。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骨鬆肌少衰弱症中心主任洪家佩醫師指出,根據國際肌少症工作小組(EWGSOP)的定義,肌少症是一種因肌肉質量減少及肌力下降所導致的問題,不僅影響行動能力,更可能引發跌倒、骨折,甚至提高死亡風險,帶來的健康威脅不可輕忽。 -
什麼是子宮頸癌?如何預防? 婦產科醫師建議做5件事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12788子宮頸癌的發生通常與持續的高危型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有關,大部分患者在早期並不會出現明顯症狀,因此早期篩檢對於預防和治療至關重要。從今(114)年1月1日起,國民健康署擴大癌症篩檢,增列25至29歲女性每3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35歲、45歲、55歲女性當年度1次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服務。 -
疼痛只能靠吃止痛藥? 吃對食物也能幫助緩解慢性疼痛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721身體長期疼痛,不只影響生活,更可能危及生命!「疼痛」是身體重要的生理反應警訊,董氏基金會提醒當疼痛持續超過3個月,就可能轉為慢性疼痛。許多人選擇忍耐或自行服用止痛藥,卻忽略了慢性疼痛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研究顯示,慢性疼痛患者罹患心肌梗塞和中風的風險顯著增加,死亡率也相對較高。千萬別輕忽身體的疼痛警訊,積極面對才能守護健康。 -
幫助大腦凍齡!50歲前提早開始 不讓失智及中風找上你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6581每當寒流來襲,猝死事件頻傳,年長者尤其要當心!低溫容易引發血管劇烈收縮,增加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臟病)風險。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研究顯示,中風後的患者,約有30%會出現失智症狀。因此,董氏基金會提醒,除了注意保暖和避免溫差過大,日常健康管理更是關鍵。養成健康生活習慣,才能在寒冬中保護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