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瓣膜
-
走路不穩要掛哪一科?快聽從醫師建議 別忘帶日常藥單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928民眾走路不穩除了發生結構性病變,例如中風、巴金森氏症、脊椎嚴重側彎、肌肉萎縮等疾病外,不適當的用藥也可能引起其副作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林志遠表示,患者一般很難找到周全科別來評估,建議可請神經內外科、家庭醫學科、老年醫學科、骨科、復健科及中醫傷科等醫師來協助。 -
8旬嬤主動脈瓣膜狹窄險命危 不開胸微創手術重獲新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9137隨著年紀愈大,心臟瓣膜容易逐漸鈣化增厚,逐漸發生狹窄狀況,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嚴重時可能發生胸痛、暈倒、容易喘等症狀,出現心臟衰竭現象,多數患者不願冒險接受傳統開胸手術,現在有新的治療方式「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置入新的瓣膜不必再承受開胸高風險。 -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不必再開胸 為老年患者帶來福音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51台北榮總心臟血管中心結構性心臟科主任陳嬰華教授說明,主動脈瓣是介於左心室和主動脈中間的門戶,左心室收縮時,主動脈瓣會打開,心臟才能將血液送至全身,然而當主動脈瓣狹窄,全身器官便得不到足夠血液供應。隨著年紀愈大,瓣膜上面便會產生鈣化,就像小石頭一樣沉積在瓣膜,導致瓣膜越來越狹窄,形成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 -
風濕性心臟病恐有中風、心衰竭危機 專家詳解治療方式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969風濕性心臟病是因為小時候感染A群鏈球菌咽喉炎造成風濕熱,導致身體產生會攻擊自己組織的抗體,使心臟瓣膜發炎病變。陳紹緯醫師說,患者通常有二尖瓣狹窄、三尖瓣逆流、心房顫動等狀況,可能導致心臟衰竭、腦中風、心肌梗塞等致命併發症。 -
罹患心房顫動中風機率高5倍! 醫師:自行停藥恐致命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56467歲林先生4年前因心房顫動引發中風,規律服藥及復健後已能順利行走,最近他自行減藥之後,不到1週就感到頭暈和肢體無力,就醫檢查發現梗塞性腦中風復發。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心臟內科王壹醫師指出,心房顫動的病人中風機率是一般人的5倍,自行停藥或調整劑量將使病情惡化,增加中風或死亡風險。 -
反覆水腫竟連拖鞋都穿不下 揭水腫常見原因與好發部位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073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說明,水腫大部分從雙腳開始,由腳盤、小腿慢慢往大腿延伸,嚴重者鼠蹊部、背部及肚皮也有可能會受到影響。症狀初期不容易察覺,若持續惡化,可能產生腳部皮膚失去皺紋、鞋子變緊穿不下,甚至產生鬱積性皮膚炎導致色素沉澱或皮膚潰瘍。 -
胸悶、呼吸喘勿輕忽! 有主動脈瓣狹窄3大症狀速就醫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200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系主任謝宜璋指出,主動脈瓣膜是負責控制心臟將血液送出的閘口,心室收縮時主動脈瓣膜打開讓血液順利送出,舒張時瓣膜關閉防止血液回流。主動脈瓣膜狹窄常見原因是自然老化而造成的心臟瓣膜鈣化及退化,一般較常發生在70至80歲左右,便會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瓣膜退化。如果瓣膜狹窄無法正常打開,心臟就無法有效將血液送出,供應身體各個器官養份,也因為血液送不出去,心臟需要更賣力工作,才能提供足夠的血液至全身,使得心臟常常處在過勞狀態,因而可能慢慢失去功能。 -
人類首例「豬心移植」術後2個月逝世 專家揭致命原因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384美國57歲男子班奈特(David Bennett)為全球首例「移植豬心」個案,去年(2022年)1月完成手術,即成為醫界矚目焦點,但令人遺憾的是,他術後只存活2個月,死因不明。最新1期《刺胳針》(The Lancet)刊登其死亡原因,應與豬心含有PCMV(豬鉅細胞病毒)與PRV(豬玫瑰疹病毒)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