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炎熱
-
登革熱疫情創新高!重症+2 颱風過後估本週病例恐破千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356登革熱病例創下年新高,疾管署今(1)日說明上週新增215例登革熱本土病例,重症患者增加2例;而因為颱風過境,雖脫離暴風圈後首週,因蟲卵被水沖光後,暫時較少病媒蚊;然第2週後便會出現大量蟲卵,疾管署呼籲民眾應徹底清潔,防範病媒蚊孳生。 -
防曬乳、防蚊液哪個先擦? 間隔X分鐘以避免交換作用
醫美減重 / 彩妝保養3862綜合媒體報導,全球氣溫屢創紀錄,7月3日是全球有紀錄以來「最熱的1天」,顯然高溫以及炎熱,是所有台灣民眾在夏天必須學會面對的天氣,藥師公會提醒民眾戶外活動要注意防曬和熱傷害風險外,也要提醒民眾,有在服用抑制汗腺分泌的藥物,像是抗組織胺藥與三環抗憂鬱藥等,恐怕會增加中暑風險,要儘量減少戶外活動。 -
夏天熱到汗流不停?盤點6大消暑撇步 讓你涼到心坎裡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653炎炎夏日裡,民眾通常會開冷氣降暑氣,然而電費也因此跟著飛漲,大傷荷包!此時若能搭配其他秘方,降低體感溫度,便可以減少些冷氣所耗的電費。究竟除了吹冷氣之外,還有什麼方法能夠達到清爽、解熱的功效呢?快點一起來看看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1年內「消暑撇步」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消暑撇步有哪些。 -
溫差大恐引發自律神經失調! 致使耳鳴、眩暈症狀加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08溫差影響人體有多大呢?李宏信醫師指出,一方面基於熱脹冷縮的原理,在氣溫驟降時,會使血管劇烈收縮;另一方面,人體為了應付忽冷忽熱、變化劇烈的氣溫,必須不斷消耗能量來調節體溫,容易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而自律神經紊亂也會進一步造成血管收縮,相當於雙重打擊,考驗民眾的血管健康與彈性。 -
最熱節氣「大暑」到! 中醫傳授3招緩解中暑不適症狀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561大暑是24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也是夏季最後1個節氣。「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則是指炎熱之極。相對小暑,大暑更加炎熱,是1年中陽光最猛烈、最炎熱的節氣,「濕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且大暑節氣最容易產生中暑症狀,特別是在室外無防曬時更容易發生。 -
熱傷害就醫人數比去年增1.6倍 農民上工4招預防熱傷害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35中央氣象局觀測資料顯示,台灣年平均氣溫於過去110年(1911至2020年)上升約攝氏1.6度;在四季分布上,21世紀初夏季長度已增加至約120到150天。根據衛福部「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通報急診就醫資料,今年7月起截至15日,因熱傷害就診累計已達470人次,約為去年同期的1.6倍。同時,7月第1週全球均溫在1週內3次破紀錄,可能達到10萬年來最高的全球均溫。 -
艷陽高照想解渴消暑?趕快攝取這10樣食物 助你透心涼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872台灣的夏天總是高溫又悶熱,也因此各種消散暑氣的方法備受網友熱議,那你知道透過飲食也能祛熱降溫嗎?有些食物能幫助我們排出體內濕氣,有些則是可以補充水分,這些功效都有助於消暑解熱,甚至還能預防中暑,而網友們熱烈討論的消暑食物有哪些呢?快來看看吧! -
民眾熱傷害!身體發燙想吃退燒藥降溫 食藥署出面警告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86暑假來臨,近來天氣高溫炎熱,衛福部統計,今年7月1日至16日共有515人次因熱傷害就醫。食藥署提醒,熱傷害初期,身體發熱,部分民眾服用退燒藥物降溫,反而適得其反,更容易增加中暑併發症,導致急性腎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