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熱傷害!身體發燙想吃退燒藥降溫 食藥署出面警告

3091
陳曉彤 報導
民眾熱傷害!身體發燙想吃退燒藥降溫 食藥署出面警告
▲中暑初期「身體會發熱」,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提醒,這時千萬不可服用退燒藥降溫,否則可能增加中暑併發症,引發急性腎衰竭、肝臟衰竭、凝血功能異常等風險。(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陳曉彤/台北報導】暑假來臨,近來天氣高溫炎熱,衛福部統計,今年7月1日至16日共有515人次因熱傷害就醫。食藥署提醒,熱傷害初期,身體發熱,部分民眾服用退燒藥物降溫,反而適得其反,更容易增加中暑併發症,導致急性腎衰竭。


中暑時不能吃退燒藥? 專家解析原因 


食藥署表示,中暑初期症狀為「身體發熱」、「心跳及呼吸加速」、「皮膚發紅且乾燥」,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容易引發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出現40度以上高燒、意識混亂、抽搐、昏迷,恐危及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體溫過高時,千萬不可使用退燒藥物降溫,食藥署解釋,中暑引起的高溫,是因中樞系統的體溫調節失調所致,當下身體處於高溫溼熱環境,難以有效散熱,導致體內熱量累積,並加速水分和鹽分的流失。


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表示,身體無法散熱,在高溫狀態下,如果又服用退燒藥物,當然會出問題。熱傷害的身體高溫,與感染造成細胞激素釋放及產生發炎反應所導致的發燒機轉截然不同,如使用退燒藥,無法降溫,還可能增加中暑併發症,引發急性腎衰竭、肝臟衰竭、凝血功能異常等風險。


面對熱傷害遵從3指引 有效降低身體溫度


面對熱傷害,身體溫度很高,該如何正確降溫?以下提供3指引:


▸1.使用冰敷或靜脈輸液來協助降溫。


▸2.如在戶外,盡快移動到陰涼通風處,鬆開衣物,以灑水、風扇或冰敷來幫助降溫。


▸3.若患者清醒,可以給予電解質飲料或加少量鹽的冷開水,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食藥署提醒,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孕婦、戶外或密閉空間工作者、運動員、慢性疾病患者、代謝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肥胖或服用特定藥物者為中暑高危險族群,一定要多喝水,如出現中暑症狀,除了儘速降溫,應盡快送醫。


核稿編輯:陳珍妮


更多NOW健康報導
▸炎夏瘦身就要吃番茄! 番茄6大好處、1道食譜料理DIY
▸夏天防食物中毒!小心這2菌滋生 食藥署提「5要2不」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