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濕度
-
秋分易引燥咳!吃枇杷膏可緩解 中醫曝:這類人不適合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7359月23日為秋分,此時自然界的陽氣漸收,氣候變得乾燥,老年人、小孩及過敏患者可能會開始感受到呼吸道不適。部分民眾在喉嚨乾癢時習慣吃川貝枇杷膏緩解,對此,中醫師周宗翰表示,只有秋燥引起的燥咳吃枇杷膏會有很好的效果,風寒咳嗽或是痰濕咳嗽類型的患者,服用後恐加重症狀。 -
家長盼孩子「轉大人」! 中醫:白露轉骨好時機別錯過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305今年9月7日是「白露」時節,接下來夏季的熱空氣漸被秋季的冷空氣取代,日照時間較短,氣溫下降較快。雖然白天的天氣仍然暖和,但因晚上開始轉涼,早晚溫差漸大,中醫師賴睿昕提醒民眾,要小心預防呼吸道疾病復發。而針對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此時也是轉骨的好時機,可透過中藥改善體質,幫助成長。 -
處暑預防秋燥症! 呼吸道毛病、皮膚乾癢者「肺」要顧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33今年8月23日是24節氣中的「處暑」。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意味着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這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呈下降趨勢。中醫師吳宛容表示,「處暑」後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養生重點為預防「秋燥」。「秋燥症」主要表現是皮膚乾澀粗糙,鼻腔乾燥疼痛或口燥咽乾等,需要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以免發展為疾病。 -
立秋來臨!中醫教你養肺知識 1次了解潤燥飲食宜與忌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9208月7日正逢「立秋」,這是秋季的第1個節氣,預示著炎夏即將過去、秋季即將來臨。中醫師周宗翰以養身觀點表示,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陽收陰長,暑熱仍未盡,故穿衣不宜太多,避免影響身體對轉季的適應力。 -
鼻過敏導致學習障礙更影響全身 3合1整合治療1次解決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404由於鼻過敏常見的治療方式為採口服藥物或類固醇的治療,許文龍醫師坦言,有些患者會使用類固醇的鼻噴劑治療,長期使用下來,造成血管的彈性變差,鼻黏膜會腫得更厲害,導致鼻塞狀況加劇。而該患者就是長時間用鼻噴劑,導致鼻黏膜腫脹。 -
抗身體發炎該怎麼吃? 專家建議補充這6種食物有幫助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2350隨著天氣炎熱,有些民眾身體發炎症狀增加,營養師建議可以多補充茄紅素食物,像是番茄、紅薯、紅葡萄柚、紅椒、西瓜、木瓜等,有助緩解發炎症狀。 -
長時間工作看電腦!全神貫注就莫名流淚 原來是乾眼症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63532歲許先生因工作關係,需要長時間用電腦,但卻常常工作到一半,突然大量流淚,於是前往台北慈濟醫院就診,竟發現罹患「乾眼症」。 -
夏季小心熱傷害!防範中暑 營養師:吃對東西也有幫助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566防範熱中暑除了不要在中午出門、盡量在陰涼處工作以及補充水分以外,吃對東西也有幫助!2020年發表在《Nutrients》的研究指出,疲勞性熱中暑(EHS)是一種危及生命的徵狀,它會導致體溫調節失常,其中它會影響血管的收縮,影響身體血流,導致神經、器官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