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來臨!中醫教你養肺知識 1次了解潤燥飲食宜與忌

3747
陳郁茹 報導
立秋來臨!中醫教你養肺知識 1次了解潤燥飲食宜與忌
▲中醫師周宗翰表示,民眾在立秋時要多做有氧運動,及一些深呼吸的動作,尤其森林浴對心肺循環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8月7日正逢「立秋」,這是秋季的第1個節氣,預示著炎夏即將過去、秋季即將來臨。中醫師周宗翰以養身觀點表示,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陽收陰長,暑熱仍未盡,故穿衣不宜太多,避免影響身體對轉季的適應力,因而受到外感侵襲,而在亞熱帶的台灣,卻是颱風開始活耀的月份,天氣由炎熱轉變成濕熱多雨。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開始要養肺,肺主皮毛,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當作養生的基本準則,且民眾要小心立秋特別容易產生皮膚病。


痰濕體質要注意! 這類食物要少吃


周宗翰指出,當立秋天氣轉換,是蕁麻疹好發的季節,有一說蕁麻疹發作時,要多吃綠豆、黃瓜、冬瓜等食物清熱利濕來改善,其實不見得是對的。蕁麻疹易好發於「痰濕體質」的人身上,所謂的痰濕體質就是身體的水分代謝失調,而「濕」為滯留在體內的多餘水分。


▲中醫師周宗翰表示,立秋時,民眾要小心容易產生皮膚病。(圖片來源/ingimage)


周宗翰說明,正常情況下,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環境潮濕、貪吃甜食,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這時人的反應有可能會出現容易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精神不濟甚至引起心情鬱悶,夜間睡眠易多夢、手腳冰冷、皮膚起疹、容易腳腫、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不適,腹瀉現象。


針對「痰濕體質」的人,周宗翰建議,最好少吃如黃瓜、冬瓜、西瓜、大白菜、蜂蜜、生菜沙拉等生冷或寒涼性質的食物,免得傷害脾胃,加重體內濕氣,且還可能使蕁麻疹更嚴重,而老一輩的人會說脾濕導致蕁麻疹,這時反而要吃些補氣運脾的中藥如白朮、砂仁、薏苡仁、西洋參來幫助症狀改善。


為養肺做準備 民眾可從飲食開始


以中醫觀點來看,秋屬燥,而燥氣通於肺,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乾、喉嚨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立秋要及早針對養肺做準備,飲食應注意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而養肺的蔬菜包括蓮藕、百合、銀耳、木耳、山藥、胡蘿蔔、豆腐等,水果則有梨子、蘋果、山楂、荸薺等,果仁類像是杏仁、核桃、花生、松子、芝麻等,周宗翰強調,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係到壽命的長短。


甘桔桑菊飲可保護氣管 預防外感風邪


此外,如果要預防外感風邪,周宗翰提到,通常是以保養上呼吸道為主,中醫有個方劑叫做甘桔湯是以苦桔梗、生甘草為主、搭配麥門冬、桑葉、菊花泡成「茶飲」就可以保護氣管、避免咳嗽。


【養生茶飲】甘桔桑菊飲


▸材料:生甘草3錢、苦桔梗3錢,麥門冬5錢、桑葉、菊花各2錢。
▸做法:將材料加水1000c.c.煮滾後轉小火煮2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清心補肺、健脾化痰、調節免疫力。


立秋太熱易染這種病 建議控制空調時間跟溫度


立秋時節,其實台灣氣溫還是偏高,室內都開著空調,周宗翰坦言,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癥狀,因此建議民眾,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開空調溫度要調高,這樣既可降溫避暑,又可預防空調病。


▲因台灣天氣仍炎熱,許多民眾習慣開空調,中醫師周宗翰說,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容易感染空調病。(圖片來源/ingimage)


對於日常保養,周宗翰認為,民眾在立秋時要多做有氧運動,假日的時候爬爬山,多做一些深呼吸的動作,森林浴對心肺循環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民眾平時多走動,肺部下方的橫膈膜可以得到很好的活動。由於橫膈膜是呼吸時最重要的肌肉,活動良好的橫膈膜,有助肺臟的擴張、收縮,幫助呼吸的順暢,也有助於痰液的排除。


更多NOW健康報導
▸疫情下皮膚症狀都是長新冠惹禍? 皮膚科醫師破除迷思
▸使用「30種未來食物」入菜! 飲食變得健康又兼具環保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