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滋陰
-
處暑預防秋燥症! 呼吸道毛病、皮膚乾癢者「肺」要顧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32今年8月23日是24節氣中的「處暑」。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意味着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這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呈下降趨勢。中醫師吳宛容表示,「處暑」後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養生重點為預防「秋燥」。「秋燥症」主要表現是皮膚乾澀粗糙,鼻腔乾燥疼痛或口燥咽乾等,需要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以免發展為疾病。 -
立秋來臨!中醫教你養肺知識 1次了解潤燥飲食宜與忌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9198月7日正逢「立秋」,這是秋季的第1個節氣,預示著炎夏即將過去、秋季即將來臨。中醫師周宗翰以養身觀點表示,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陽收陰長,暑熱仍未盡,故穿衣不宜太多,避免影響身體對轉季的適應力。 -
拯救長新冠!乾咳、頭痛、腹瀉怎麼辦? 中醫公開解方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6478近2年來,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大眾起初認知病毒只會攻擊肺臟,但隨著確診者人數增加,越來越多染疫康復者出現「長新冠」症狀,發現身體有不適現象不只有肺部受影響,包含呼吸、神經、消化等系統都可能出現問題。若民眾出現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狀,頭痛、失眠、腦霧等神經系統症狀,肚子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症狀,該如何就醫治療?《NOW健康》特別邀請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來為民眾解答! -
股市跌跌不休男子床上表現失利 中醫治療重登性福高峰
兩性關係 / 男人幫3915中醫由內而外治療勃起障礙,常見中藥材有海馬、肉桂、人蔘、冬蟲、蛤蚧等,採取「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為原則。屬實證者,以滑利為主,但不可過之、以免損傷陰液;若屬虛症則以滋陰入腎,補精固精為主,患者應尋求合格中醫師診斷治療,才能對症下藥。 -
端午陽氣最旺避邪、防疫 中醫教你DIY防蚊香包及用法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3405農曆5月時節天氣濕熱,古時又稱「五毒月」、「惡月」,而5月5日端午節,是中國人3大重要節日之一,古人認為這天是1年當中陽氣最旺的日子,又叫做「正陽節」。 -
吃清冠一號拉肚子?中醫分享3階段保健法 可緩解不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252本土疫情持續延燒,連帶著,清冠一號也供不應求,就連許多未確診民眾也紛紛搶購囤貨,然多位中醫師們出面表示「清冠一號」藥性偏涼,並不適合當作未確診者的保健用途。 -
小弟弟不給力臨床分4大類型 醫:有症狀切莫拖延治療
兩性關係 / 男人幫4061勃起功能障礙,過去大多發生於年紀稍長、或有慢性疾病的年長者,不過現在許多年輕男性因生活忙碌、勞累、壓力大,當中不乏20歲到30歲男子即有此困擾。中醫師黃慶雲表示,性功能障礙包括腎氣虧虛,不能勃起、陽痿與早洩的問題。 -
口渴喝水不夠?青草茶當水喝也無解? 對症才能真解渴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049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中醫師陳書怡表示,口乾是一個主觀的症狀,患者就診時常主訴「喝水後馬上又覺得口乾」或「老是覺得舌頭很粗糙、沒什麼口水」等,一般若排除腹瀉、嘔吐、運動後大量水分流失、水分補充不夠等情況後,中醫會將口乾的原因歸納為外因、不內外因、內因等3個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