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消炎止痛藥
-
蹲下去站不起來?關節炎總共分成5級 治療趨勢1次看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486許多人在上了年紀之後,會出現膝蓋關節發炎或疼痛的情形。根據統計,台灣60歲以上有15%至20%的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不過,關節炎並非都與老化相關,也有可能是車禍外傷、開過刀、過度使用關節等所造成的結果,因此年輕人其實也有可能罹患關節炎。關節炎若沒有好好治療,久而久之,年紀漸長會變得不想活動,導致運動量不足,肌肉萎縮,進而造成肌少症,提高日後跌倒骨折的風險。 -
避免膝關節退化要減少運動? 醫打破迷思分析治療趨勢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311想避免膝關節退化只要減少運動就好?示康診所院長劉必涵醫師指出,有些人存有少運動就能避免膝關節退化的錯誤迷思,然而研究發現,長期運動的馬拉松選手藉著肌力訓練,反而能刺激關節滑液囊內的滑液進入軟骨,提供軟骨營養再將代謝廢物排擠出來。正確且適度的運動有助改善膝關節周邊的組織液循環、加強關節周邊肌肉強度,並不會增加膝蓋退化的風險。通常容易出現膝關節磨損受傷者,多半屬平常活動量低,且周末假日運動前無妥善熱身或運動過量的「假日運動員」居多。 -
天冷運動不暖身恐釀跟腱病變 醫曝1療法搭復健速改善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970跟腱病變最常出現在羽球、籃球、排球的運動愛好者或運動員,以及馬拉松跑者等,除了急性損傷需休息、冰敷外,進入慢性發炎可能導致運動時會有腳跟疼痛,或早晨起床時腳後跟筋僵硬的情形,如果已有跟腱受傷的症狀,務必尋求專業醫師診治,透過正確復健、增生療法等方式幫助修復,以免留下病根,讓日後治療更加棘手。 -
解熱止痛藥分2大類 「乙醯胺酚」普拿疼不是唯一選擇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749近幾年受疫情的影響,解熱止痛藥幾乎成為家家必備的藥品,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建議,民眾應在出現發燒、疼痛、骨骼痠痛等流感症狀時,再吃解熱止痛藥,不建議提早用藥。 -
每年350萬人膝關節退化疼痛 全新手術走路更「膝」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51退化性關節炎讓人走路像「落鏈」,爬樓梯如「登天」,傳統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效果不夠好,使用智能減痛機器手臂輔助後,術後的雙腳舒適度大幅提升。依據國健署統計全台有350萬人受膝關節退化所苦,1年有2萬人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台中榮民總醫院骨科部王證琪醫師指出,民眾普遍擔憂術後疼痛與恢復期長的問題而卻步。 -
惱人痔瘡怎麼辦? 常見症狀、手術療程懶人包1次搞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311痔瘡是在肛門口由包括動靜脈在內的小血管、結締組織及細小平滑肌纖維等構造組成。發生於肛門齒狀線上方的痔瘡稱為「內痔」,發生於肛門齒狀線下方到肛門口外則稱為「外痔」,內外痔同時發生稱作「混合痔」,大部份的痔瘡屬於混合痔。痔瘡被認為是人體的「肛門軟墊」,能維持肛門張力,幫助肛門口密封,好發於右前、右後、左側3個位置。當肛門周圍面臨壓力時,例如久坐導致肛門直腸內壓力上升,就可能導致肛門軟墊的結締組織彈性疲軟,組織過度增生並向外滑出,嚴重的內痔脫垂甚至會掉出肛門外。 -
在家也能簡單做腹膜透析! 花蓮慈濟出書教你認識透析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69慢性腎臟病是腎臟退化的疾病,台灣有170到200萬的腎臟病友,慢性腎臟病的認知率卻不到1成,原因正是慢性腎臟病通常無症狀,難以察覺。醫師建議可觀察自己有沒有慢性腎病五字訣:泡水高貧倦,也就是觀察自己尿尿後泡泡多不多,以及身體是否水腫、高血壓、貧血、倦怠;如有相關症狀建議就醫諮詢。 -
確診者喉嚨疼痛!是口腔發炎引起 醫師提5大預防守則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7082新冠確診者在染疫期間會覺得喉嚨劇痛,一講話就受不了,甚至無法進食、喝水,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劉致顯提醒,如果疼痛伴隨發燒、嚴重疼痛導致吞嚥困難及無法進食,呼吸困難、極度虛弱疲憊等4大症狀,務必儘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