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氣切
-
年輕人愛美打耳洞釀成蜂窩性組織炎 竟是綠膿桿菌惹禍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410愛美的17歲周同學耳骨穿洞後,因頻繁觸摸導致傷口感染。初期紅腫未癒,輾轉就醫1個月後,狀況惡化並引發發燒,緊急送往台北慈濟醫院急診,經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兒科醫師邱馨慧立即收治入院,並會同耳鼻喉科醫師進行清創手術並在耳骨處放置引流管。檢驗確認為綠膿桿菌感染,經針對性抗生素治療,感染症狀改善出院,持續治療近兩週痊癒。此案例提醒大眾,穿洞後應避免頻繁觸摸,並注意傷口清潔,如有感染徵兆應儘速就醫。 -
叢狀神經纖維瘤變大併發症多 醫:15歲前是黃金治療期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340今年12歲就讀國中的周小弟,自出生即發現患有第1型神經纖維瘤,後又長出叢狀神經纖維瘤,1個月大即因腫瘤壓迫氣管進行氣切手術。腫瘤隨著年齡不斷增大,手術後又增生,2歲時頸部2顆棒球大的腫瘤導致面容歪斜,胸腔內腫瘤甚至壓廹了氣管與大血管,並導致嚴重脊椎側彎等問題。所幸加入恩慈療法接受口服標靶治療之後,成功縮小腫瘤、擺脫24小時配帶呼吸器,周小弟也開心迎接國中生活。 -
吞嚥困難只能依賴鼻胃管? 醫:靠復健能找回進食功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130台灣長照機構中有94%的病患使用鼻胃管,但這並非治療吞嚥困難的唯一解方,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余育霖表示,吞嚥是人體每天都會使用且很重要的反射行為,吞嚥困難有很多不同的表現方式,而大部分神經學或退化性疾病是可藉由吞嚥復健來改善的。 -
醫緊急採2套葉克膜系統 改善血氧濃度成功將7旬翁救回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0221位73歲的李先生,預計要做胸腔膿瘍引流手術,卻突發休克狀態,使用了相當高濃度的強心藥物,百分之百氧氣的呼吸器支持下,病患仍是處於低血壓低血氧的狀態,於是趕緊從病患的鼠蹊部股動脈和股靜脈,置放靜脈動脈的葉克膜(VA-ECMO),維持病患生命跡象,手術先暫停,轉入加護病房繼續照顧。 -
陳俊翰律師感冒演變重症不治 SMA治療有機會避免憾事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8327陳俊翰律師在1歲時被確診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這是一種因運動神經元退化,導致肌肉無力及萎縮的隱性遺傳性疾病。然而,為何一場感冒竟會帶走他的生命? -
晚期甲狀腺癌恐腫瘤侵犯食道、氣管 醫師解析標靶作用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973甲狀腺癌是長得比較慢的癌症,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腫瘤慢慢變大之後,病人可能出現頸部腫塊、頸部疼痛,若影響到食道會出現吞嚥困難,而影響到喉返神經會出現聲音沙啞,或影響到氣管會造成呼吸困難。 -
預立醫療諮商將納健保!最快明年上路 這類人優先受惠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3559台灣於4年前制訂亞洲第1部《病人自主權利法》,成為亞洲先驅,但最近統計顯示,僅6.2萬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意願書」,原因在於相關照護諮商屬於自費,費用約在3000元。為此,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最快明年將諮商費用納入健保,首波適用對象為末期病人、嚴重失智及漸凍人等11類公告罕病範圍,一生一次。 -
本土+33116!死亡+53 3旬女住院後確診併發敗血症歿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192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2)日宣布新增33,116例本土個案,68例境外移入,53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死亡個案中最年輕為30多歲女性,無打過疫苗,本身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氣切且長期臥床,患者先是因肺炎、泌尿道感染住院,後來出現發燒、濃痰等症狀才快篩為陽性,住進隔離病房後,因新冠肺炎合併敗血性休克不幸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