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死亡率
-
短短3週從清醒變失智? 隱球菌腦膜炎偽裝成老年癡呆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616一名八旬退休教師原是思路敏銳,對數字計算毫不含糊的人,卻在短短3週內變得反應遲鈍、認知混亂。家人以為是年齡造成的失智症狀,直到求診才發現,是感染上一種會偽裝成失智症表現的致命黴菌「隱球菌」,此病菌是2022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全球最危險的真菌病原體之一,每年奪走約18萬人性命,而此案例正是典型病例表現。 -
睡飽就好是迷思!醫揭生理時鐘大亂 全身器官跟著受罪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713天后蔡依林晚上9點半入睡,掀起全網「睡眠時間迷因」,而如今59歲的香港天王郭富城則是曾在《聲生不息》節目中曝光自己常常「早上6點才睡」,獨特作息時間同樣引發討論。他在節目中坦言,習慣到天亮才入睡,下午1、2點起床,但每天仍維持7-8小時睡眠。這種看似「睡飽就好」的想法,卻仍可能對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
台灣愛滋防治1997年納公費 2024年擴大給付長效針劑
兩性關係 / 愛滋病防治16846抗病毒藥物研發不斷精進,曾被喻為世紀黑死病的愛滋病已被視為慢性病,加上預防性投藥,近年來,台灣本土感染人數顯著下降。台灣自1997年開始提供公費愛滋藥物治療,感染者確診後即可用藥,自2024年起,部分符合條件的感染者可申請使用長效針劑,每2個月注射1次,用藥更為簡易。 -
新生兒死亡人數高達600人? 衛福部嚴正駁斥不實報導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4764在台灣面臨嚴重少子化挑戰的當下,每一個新生命都格外珍貴。日前有媒體報導台灣新生兒每年死亡人數高達600名,立即在社會引發廣泛討論,也讓許多父母對國內醫療品質產生疑慮。衛生福利部隨即發布正式澄清,指出該報導數據與官方統計存在重大誤差,實際情況遠比報導樂觀。 -
幽門螺旋桿菌經口傳染! 避免共杯共食、少醃漬和菸酒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5839根據111年癌症登記及113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胃癌位居我國10大癌症發生人數及死亡率第8位,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罹患胃癌,並造成2,000多人死於胃癌。其中,錨點導致胃癌發生最主要風險因子約有8至9成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造成。 -
南韓將「立百病毒」列1級傳染病! 致死率最高達75%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764近期國際衛生安全再度面臨考驗,南韓政府宣布將立百病毒感染症提升至最高級別的第一類傳染病,是自新冠疫情後首次新增此等級的疾病監控。這項決策的背景是南亞地區持續出現的疫情警報:印度在2023年9月爆發疫情,共6例確診病例,其中2人死亡,另外在2024年7月又有一例14歲男童死亡案例,這種病毒具有極高危險性。 -
高齡長輩身高悄悄倒退嚕? 小心骨質疏鬆讓銀髮族變矮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957一位65歲糖尿病患者在女兒陪同下就診,女兒發現父親半年來身高變矮且持續背痛不適。經X光檢查發現胸腰椎交界處有壓迫性骨折,進一步骨密度檢查確診為骨質疏鬆症。經過近兩年持續治療,患者骨密度已接近正常值,背痛情況也大幅改善。許芷瑜醫師指出,人體骨質在20~30歲達到最高峰後,便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少的自然老化,但透過適當預防措施可以減緩骨質流失速度。 -
久坐正在傷害你的腸道! 久坐超過10小時大腸癌風險增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786隨著現代社會工作型態的轉變,越來越多人成為「久坐族」。根據統計,台灣上班族平均每日坐著時間相當長,而在後疫情時代遠距工作普及,此趨勢更是持續增加。然而,看似無害的「久坐」習慣,可能正悄悄威脅著腸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