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標靶治療
-
LDCT讓肺癌早期被發現 術後輔以免疫治療可降低復發
癌症新知 / 肺癌3669越早發現肺癌,預後自然越好。當癌細胞仍侷限在小範圍時,切除範圍變小,手術治療便可以發揮很好的成效;若癌細胞已進入淋巴、血液中,術後復發風險也會逐步增高。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外科陳志毅醫師說,第1期肺癌又可分為1a、1b以及1c,1a期肺癌患者在接受手術後,可以不接受全身性治療;但1b期以上的肺癌患者,術後就需要搭配全身性輔助治療,選擇包括化學治療、免疫治療、標靶治療等,幫助降低復發風險。 -
晚期甲狀腺癌恐腫瘤侵犯食道、氣管 醫師解析標靶作用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969甲狀腺癌是長得比較慢的癌症,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腫瘤慢慢變大之後,病人可能出現頸部腫塊、頸部疼痛,若影響到食道會出現吞嚥困難,而影響到喉返神經會出現聲音沙啞,或影響到氣管會造成呼吸困難。 -
肢端黑色素癌難治!國衛院找到惡化途徑 治療嶄露曙光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4053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沈哲宏助研究員領導團隊與高雄醫學大學及日本九州大學合作,進行跨國肢端黑色素癌研究,以組織免疫染色結合臨床特徵分析87名受試者的癌組織檢體,在惡化程度較高及存活時間較短的受試者檢體發現顯著高量的瞬時受體電位褪黑素蛋白TRPM1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1)表達。 -
翻轉癌末命運!婦罹HER2亞型乳癌 18個月後抗病成功
癌症新知 / 乳癌3554烏日林新醫院乳房外科醫師吳玉婷表示,根據統計約有15%至20%的乳癌患者屬於「HER2陽性」,而HER2乳癌在研究中發現,約有3成患者會在10年內復發。醫學界還特別將「有淋巴結轉移」、「腫瘤大於2公分」、「前導型標靶治療後若手術仍有殘存癌細胞」的HER2乳癌患者,定義爲未來復發率較高的「高風險族群」,屬於需要積極治療的癌症類型。 -
48歲婦人脖子腫到喘不過氣! 就醫檢查確診罹甲狀腺癌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430甲狀腺癌是1種相對常見的惡性腫瘤,根據民國109年的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甲狀腺癌是臺灣女性發生率排名第4的惡性腫瘤,1年新增案例約為5,000人,女性發生率為男性的3倍。大部分的甲狀腺癌預後佳,可以靠手術治療及後續的輔助放射碘治療根除,但是仍有少數病人仍會復發,而且一旦復發後病程快速,有時即便是放射碘也無治療效果,以往的標靶治療並非針對專一突變,大部分都是多標的標靶藥物,選擇較少。 -
異膚工程師只能在黑暗中保護女友! 後悔治療走冤枉路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6435今年28歲的工程師「小杰」和女友情到濃時,只能在黑暗中保護女友,背後有故事,因為他不想在和女友相好時,讓她看見身上異膚的痕跡。 -
「次世代基因定序」明年納健保給付 肺癌、乳癌先適用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3796精準個人化醫療已成癌症治療最新趨勢,一次檢測多基因的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可找到藥物對應的基因突變位點,做到真正的對症下藥,目前癌友需自費10幾萬元篩檢。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今年底提出給付方案,最快明年第2季就會將次世代基因定序納入健保。 -
壯年男罹大腸癌併器官轉移 手術與腹腔溫熱化療現生機
癌症新知 / 腸癌3563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張伸吉主任指出,在疫情下很少人前往醫院,導致大腸癌患者發生腸道阻塞症狀,腹部變大了才就醫。情況有多嚴重?張伸吉醫師說明,以前在第0期就能發現,現在發現都在3到4期以上;且以他自己為例,過去臨床上每個星期可以發現2位到3位新增病患,近半年卻是每天新增2位病人,因腸阻塞需要做急診手術的大腸癌病人有3成以上。不過,遇到「多處器官轉移的大腸癌」,目前臨床上仍有機會清除癌細胞並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