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李宏信醫師
-
眩暈時不時發作 老年人、停經婦女2大高風險群要注意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9513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隨著年紀增長,越來越多中老年人發現自己有眩暈問題,根據門診經驗,老年人是最容易發生眩暈症的第1大族群;其次是停經後的婦女,會明顯感受到眩暈發作的次數變頻繁,可能與荷爾蒙減少分泌有關。此外,作息日夜顛倒、工作環境與壓力等因素也會導致眩暈症,如輪班工作者、美髮師或油漆工。除此之外仍須注意,眩暈並非成年人專利,孩童也可能因內耳功能尚未發育完全,而引發眩暈。 -
耳鳴會聽見心跳正常嗎? 專業醫師分析有幾種可能性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9533李宏信說明,一般來說,耳鳴可分為他覺性耳鳴和自覺性耳鳴2大類。前者除了患者聽得到之外,利用儀器也可以聽到耳鳴聲,多發生於血管性疾病與肌肉性疾病,臨床上並不常見,症狀表現可能包括能聽見自己心跳的搏動性耳鳴,大多是因連接鼻腔與中耳腔的歐氏管出現功能障礙所引起,有些患者因為鼻過敏或鼻炎之故,造成耳咽管內部黏膜腫脹互相接觸,因此患者可能聽到自己心跳聲。 -
全台多達10萬人受眩暈擾 眩暈症2大類型這種最為棘手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9028李宏信醫師指出,眩暈和一般的頭暈不同,頭暈是感覺頭昏昏沉沉,如站在船上左搖右晃的感覺,但不至於天旋地轉,與內科疾病較有關連,而眩暈症發作時,患者會感到周遭環境和眼前世界都在轉動,並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或冒冷汗等反應。其中,中樞型眩暈指的是中樞神經系統發生問題,包括小腦、腦幹,較危急的是腦瘤和腦中風,屬於較嚴重且棘手的病症,須立即治療,即使是腦中風,在急症給予腦部抗凝血藥物,也可恢復;至於周邊型眩暈,則是內耳器官出現問題,像是前庭病變、三半規管或平衡神經等出現失調,治療方面多以藥物控制為主。
-
防疫宅在家/樂齡抗老、擺脫鼻病與耳鳴 名醫線上開講
醫藥衛生 / 名家開講3233台灣長照醫學會理事長暨中華民國肥胖症專科醫師劉伯恩表示,要提升體內生長激素的濃度就是要想辦法增加肌肉的含量,肌肉含量高亦能夠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而生長激素在「逆齡回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孩子兩眼掛著「黑輪」變貓熊 可能是鼻過敏在作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681病人常問為什麼會門牙突出?是因為過敏鼻黏膜腫大,長年鼻塞不通必須張口呼吸,上嘴唇上揚張口,門牙則無上嘴唇的收緊壓迫,就逐漸往外擴張,最好趕快治好鼻過敏來解決或預防,否則就必須接受牙齒矯正來解決問題,麻煩更大。 -
甩巴掌導致耳鳴眩暈? 內耳受猛烈外力震盪恐留後遺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827李宏信說明,正常情況下,內耳是由耳蝸作為聽覺器、前庭系統是平衡器,因此內耳系統又叫做平衡聽覺器,並有聽覺神經配合平衡聽覺,當內耳受到外力、氣壓影響或淋巴液積水,導致平衡狀態失衡時,前庭系統機能可能因此震傷或破裂,導致產生天旋地轉、噁心、想吐等症狀,患者同時還會併發耳鳴而影響聽力。 -
健保資料庫顯示女性眩暈為男性2倍 醫師說明常見原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19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眩暈症不同於一般頭暈,發作起來天旋地轉,站不住腳,有些人還會伴隨耳鳴、噁心嘔吐、臉色發白等情況。造成嚴重眩暈的原因有多種,常見的有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如:耳石脫落)、前庭神經炎、梅尼爾氏症或腦部疾病,需讓專科醫師診斷,找出確切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而耳石脫落症最易發生於頭部撞傷後的後遺症。 -
疫情緊繃慢性鼻炎患者如何分辨症狀? 專業醫師來解答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17臨床上常遇到病患詢問:「醫師,我到底是感冒還是過敏啊?」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感冒初期症狀常與過敏反應大同小異,包括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及鼻涕倒流等,但感冒或流感可能出現發燒或全身痠痛,單純過敏並不會發燒、也不會腰痠背痛,通常感冒病程來到第3、4天,鼻涕會轉為白色或黃色濃稠狀,然而過敏鼻炎主要以每天早晨起床後「哈啾!哈啾!」鼻子癢一直揉,鼻涕則為清澈水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