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有毒物質
-
接種流感疫苗防感染 降低肺阻塞急性惡化比例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595在肺阻塞的診斷上,醫師通常會先了解症狀與暴露史等相關資訊,接著會安排肺部影像學及肺功能檢查,如肺量計,若確診為肺阻塞,一般會建議減少暴露在危險因子當中,除了戒菸,也會給予氣管擴張劑等藥物治療。 -
藥安不如食安? 消基會重批食藥署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52藥安不如食安?降血壓藥頻傳含有致癌物,引起患者用藥疑慮,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指出,目前台灣透過「食安5環」、「5非系統」嚴格把關食安,然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對藥安卻有不足,降血壓藥事件連環爆,除了下架外,並無其他具體作為,以致藥安政策一再破功。 -
隱形眼鏡直接丟馬桶? 當心微塑膠進入食物鏈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55美國一份最新調查報告顯示,近4500萬美國人將用過的隱形眼鏡直接丟進水槽、馬桶裡,經過分解,將成為環境中的微小殺手「微塑膠」,進入河川、海洋,透過一連串的食物鏈,可能變成餐桌食物的一部分,危及健康。 -
PM2.5持續發威 鼻過敏患者症狀加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022家醫科李政道醫師認為,鼻過敏患者的日常保養與生活型態亦不可忽視。平日家中應盡量避免鋪設地毯與吊掛厚重的窗簾,以免滋生黴菌與塵蟎。飲食上則須避免容易誘發過敏的食物,如雞蛋、帶殼海鮮等。最重要的是,需格外留意空氣品質,平日可在家中加裝空氣清淨器,若逢空汙高峰期,出門務必配戴口罩,減低接觸細懸浮微粒的機會,才能確保鼻過敏不復發。 -
年底節慶購物潮 送小孩玩具要防毒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580一些包括有窒息危險、突出部分及指尖陀螺等玩具,父母和消費者在購買時,需要去了解這些玩具可能潛藏的風險。 -
綠薯條別吃下肚 以防「龍葵鹼」中毒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306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說,馬鈴薯在戶外久放,經日光照射,就會產生預防蟲害的天然機轉,表皮變綠、冒出綠芽,產生「龍葵鹼」這種神經毒素,如果誤食,大都從腸胃排出體外,一般來說,會在8到12小時後出現中毒症狀。
-
感冒糖漿當飲料喝 併用止痛藥險洗腎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810感冒糖漿長期服用也可能造成腎臟損傷,且其中含有多種成分會讓人上癮,像是能緩解鼻塞的「甲基麻黃素」,有止咳作用的「可待因」,能提神或緩解頭痛的「咖啡因」等。不僅如此,感冒糖漿可能含有各種止痛藥成分,最常見是俗稱「普拿疼」的「乙醯胺酚」,作用為解熱鎮痛,但服用過量會對肝和腎造成負擔,若與其他止痛成分併用,可能加重對腎臟的損傷,引發急性腎衰竭或慢性腎病,稱為「止痛劑腎病變」。 -
口腔癌化療後切除腫瘤 可保顏面及口腔功能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419口腔癌為我國25到44歲男性最容易發生的癌症,平均死亡年齡為54歲,較其他癌症早10年以上。在台灣,約九成的口腔癌患者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等習慣;其餘一成則好發於65歲以上年長者,因基因變化導致口腔黏膜自體修補能力變弱,使得口腔黏膜上皮容易受損,不易自我痊癒,最後造成病變形成口腔癌。